自黄州至巴河游灵岩寺观孙仲谋刑马坛相传权于此刑马祀江神遂提师伐寿春云

乔木隔尘埃,华堂敞深僻。

人静好鸟鸣,睡馀疏雨滴。

悲愁感萧瑟,吊古披荒寂。

尚溯紫髯翁,誓师沉马璧。

形式: 古风

翻译

高大的树木隔绝了尘世的喧嚣,豪华的大厅隐藏在幽深之处。
宁静中鸟儿欢鸣,醒来后稀疏的雨点轻轻敲打。
心中充满悲伤和忧愁,感受到萧瑟的秋意,独自凭吊古人,身处荒凉之地。
我还记得那位紫髯老翁,他曾誓言出师,沉下马璧以表决心。

注释

乔木:高大树木。
华堂:豪华的大厅。
深僻:幽深之处。
人静:宁静。
睡馀:醒来后。
疏雨滴:稀疏的雨点。
悲愁:悲伤和忧愁。
萧瑟:萧索凄凉。
吊古:凭吊古人。
尚溯:还记得。
紫髯翁:紫髯老翁(可能指历史人物)。
誓师:誓言出师。
沉马璧:沉下马璧(作为某种象征或誓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开篇“乔木隔尘埃,华堂敞深僻”两句,通过对乔木和华堂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其中“乔木”指的是坚硬挺拔的大树,而“华堂”则是精致美丽的建筑。这些景物都被描绘得既壮观又遥远,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接下来的“人静好鸟鸣,睡馀疏雨滴”两句,则将这种宁静的氛围推向了一个更加细腻和生动的层次。这里的人静和鸟鸣共同构成了一个平和谐美的画面,而“睡馀疏雨滴”则增加了一种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情绪。

但诗人的情感并不仅限于此,接下来的“悲愁感萧瑟,吊古披荒寂”两句,则流露出一种对过往的哀思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其中,“萧瑟”形容秋天树木凋零的声音,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内心的悲凉感受;“吊古”则是对过去历史的追怀,而“荒寂”则描述了一种荒废和冷清的景象。

最后两句“尚溯紫髯翁,誓师沉马璧”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其中,“紫髯翁”形容的是孙仲谋刑马坛的故事,而“誓师沉马璧”则是对传说中孙权在马璊祭祀江神的行为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忠诚和勇气的赞美。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而且还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的描绘,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态度。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至日离许州

先王重至日,静息资微阳。

闭关绝商旅,后为不省方。

我独何为者,古寺严晨装。

酌酒饮僮仆,披裘冒朝霜。

眷彼道路人,熙然乐而康。

尊酒迭为寿,华衣冒鲜妆。

怀古固非士,远客亦可伤。

悠哉任行止,且复倾吾觞。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舟中书事

久客益知行路难,镜中双鬓不须看。

山川积雪坚冰地,舟楫长淮古汳间。

馈费主人勤俗礼,书来故里劝加餐。

北归渐踏尘埃道,尽日危亭且看山。

形式: 七言律诗

舟次安州孝感县偶感寒疾卧病舟中复大风不可解舟晚方离去

船头风声鸣万鼓,扁舟系缆沙边树。

船中病客昼闭篷,睡起空江日亭午。

鸡犬萧条数家县,市声已变淮南语。

长年三老唤不醒,一叶波间去如舞。

形式: 古风

舟行六绝(其二)

船尾初回转野湾,波平天净惜投竿。

飞飞小蝶秋花晚,啧啧沙禽野水閒。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