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歌

帘低晓露湿,帘捲莺声急。

欲起把箜篌,如凝綵弦涩。

孤眠愁不转,点泪声相及。

净扫阶上花,风来更吹入。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翻译

清晨低垂的帘幕被露水打湿,卷起帘子后黄莺的叫声急促。
想起身弹奏箜篌,却发现美丽的彩弦因湿润而难以拨动。
孤独难眠的愁绪无法排解,泪水滴落伴随着呜咽声。
打扫干净台阶上的花瓣,无奈风儿又将它们吹回屋内。

注释

帘低:帘幕低垂。
晓露:早晨的露水。
湿:湿润。
帘捲:卷起帘子。
莺声急:黄莺叫声急促。
欲起:想要起身。
把箜篌:弹奏箜篌(一种古代弦乐器)。
如:好像。
凝:凝固,这里指弦因湿而僵硬。
綵弦涩:彩色的琴弦难以拨动,涩表示不顺畅。
孤眠:孤独地躺着无法入睡。
愁不转:愁绪无法消散。
点泪:泪水滴落。
声相及:哭泣的声音相继传来。
净扫:打扫干净。
阶上花:台阶上的落花。
风来:风吹过来。
更吹入:再次吹进屋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而又略带忧愁的晨景。开篇"帘低晓露湿,帘捲莺声急"两句,通过帘幕上的露珠和帘内外传来的鸟鸣声,渲染出一个清晨微湿、生机勃发的氛围,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急促、不安的情绪。

接下来的"欲起把箜篌,如凝綵弦涩"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纠结。箜篌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而想要弹奏却仿佛手指粘连,无法顺畅地演奏,这正如同诗人的情感,想要倾诉却又感到困顿,不得其解。

"孤眠愁不转,点泪声相及"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深夜难寐、思绪万千的哀愁。孤独的睡眠中,愁绪如同实质般盘旋,无法摆脱,而点滴的泪水与其内心的悲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悲凉的夜曲。

最后"净扫阶上花,风来更吹入"两句,则描写了诗人清晨起床后所作所为。虽然试图通过打扫庭院中的落花来排解内心的忧虑,但不料轻柔的风却又将那些被扫去的花瓣吹拂回来,彷佛是命运在与他开着玩笑,这样的无常和无力感,也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凉。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精巧的心理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和对周遭环境的敏锐感受。

收录诗词(2)

吴豸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为童子时,即获诏奖。玄宗天宝十三载,任大理评事,杨国忠讽其告韦陟、吉温,因而迁殿中侍御史。又任主客员外郎。能诗

  • 籍贯:蒲州

相关古诗词

巡衣锦军制还乡歌

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晖。

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

家山乡眷兮会时稀,今朝设宴兮觥散飞。

斗牛无孛兮民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归。

形式: 古风

没了期歌(其一)

没了期,没了期,营基才了又仓基。

没了期,没了期,春衣才了又冬衣。

形式: 古风

须将一片地,付与有心人。

传语龙王并水府,钱塘借与筑钱城。

形式:

别章叟

平昔同邑里,经年不相思。

今日成远别,相对心悽其。

形式: 古风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