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宣昭子游淮

几年携剑过边城,非但谭兵善用兵。

果是胸中抱材气,肯于纸上立功名。

事当著力机须敏,人匪知心语莫轻。

况有故交能刮目,此行端不负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多年来我持剑走过边疆城市,不仅懂得谈论兵法,更擅长实战用兵。
确实胸中怀有才情和志气,岂会在纸上空谈功名。
面对事务应迅速果断,不可轻易说出未经深思的话。
更何况有老朋友能以新眼光看待我,这次出行定不会辜负一生所学。

注释

携剑:携带武器,暗示经历战斗或军事生涯。
谭兵:谈论兵法,可能指熟读兵书。
胸中抱材气:内心充满才华和志向。
纸上立功名:在文字上建立名声,意指理论上的成就。
事当著力:处理事情要用力,即行动果断。
机须敏:时机必须敏锐,反应迅速。
人匪知心:别人不了解你的心意。
刮目:用新的眼光看待,表示变化或进步。
不负平生:不辜负一生的努力和期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潘玙为友人宣昭子游历淮水而作的赠别诗。诗中表达了对宣昭子的赞赏和期许。首句“几年携剑过边城”,描绘了宣昭子多年的边塞经历,显示出他的勇武与坚韧。接着,“非但谭兵善用兵”不仅赞美了他的军事才能,还暗示他不仅局限于兵法,可能在其他领域也有独到见解。

“果是胸中抱材气”进一步肯定了宣昭子的内在才情和气概,表明他并非只有武勇,而是胸怀大志。诗人鼓励他在纸上建功立业,即通过文学或思想上的成就来展现才华。“事当著力机须敏,人匪知心语莫轻”告诫他处理事务要果断敏锐,对待他人不可轻易泄露心声,体现了对宣昭子智谋的期待。

最后两句“况有故交能刮目,此行端不负平生”表达了诗人对宣昭子与自己深厚友情的信任,相信这次出行将是他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不会辜负他一生的努力和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是对友人的激励,也是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77)

潘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胡月山游浙西

西湖摽隽名,谁不缔吟盟。

长说贫为累,犹嫌思未清。

残编饥鼠齧,破壁乱蛩鸣。

一棹松江去,故人应动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柴仲山归里

长台在何处,俄听话归期。

雪霁千山月,梅开一路诗。

京尘随地尽,春色到家知。

欲把西湖酒,重来是几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荷叶浦

残照明衰草,斜风掠小船。

虽过荷叶浦,不是藕花天。

雁影浮寒水,鸦声落暮烟。

年丰时节好,清兴满吟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看剑有感

开匣看长剑,功名志莫酬。

中原何日复,世事与谁谋。

豪杰多相忘,干戈卒未休。

斜阳照青野,雁过亦含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