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莽莽云平,都不辨、近山远水。
尽徘徊、尚留波面,未归湾尾。
浪猛深深鸥抱稳,波寒缩缩鱼沈底。
恐狂风、颠雨岸多摧,舟难舣。船篷重,拖不起。
蓑衣湿,森如洗。想杖头未足,杯中无计。
渔网吹翻无把捉,钓竿冻断成抛弃。
到高歌、风静月明时,谁如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人在风雨中艰难划行的画面。"莽莽云平,都不辨近山远水",开篇即营造出一片迷茫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视线受限、方向难辨的环境之中。"尽徘徊,尚留波面,未归湾尾",渔人在波涛之上徘徊不前,一方面表明其行动的艰难,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其坚持不懈、不愿轻易放弃的精神状态。
接下来的两句"浪猛深深鸥抱稳,波寒缩缩鱼沈底",通过对比渔人与自然界生物(鸥抱稳、鱼沈底)的描写,形象地展现了渔人的处境。他们在狂风巨浪中依然坚守自己的岗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能在危险时刻寻找庇护的动物。
诗人随后又描绘了渔舟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如"恐狂风、颠雨岸多摧,舟难舣。船篷重,拖不起。蓑衣湿,森如洗",这些细节均传达出渔人在恶劣天气中的无助与艰辛。
最后两句"想杖头未足,杯中无计。渔网吹翻无把捉,钓竿冻断成抛弃",则透露出渔人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工具被风浪摧毁,无计可施,只能任凭自然力量的摆布。
然而,在这首诗的结尾,诗人却转而提及"到高歌、风静月明时,谁如你",似乎是在表达一种对渔人的赞美之情。在那风静月明的夜晚,可能只有渔人们才是最值得称道的人。这里的"你"字用得含糊,不知是否指代某个人物,或是泛指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守岗位的渔人。这一转折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深意和情感的复杂性。
不详
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
枯林荒陌,矮树敷鲜叶。
不见雅风标,十二分、山容野色。
因何嫩茁,舞动小旗枪,梅花后,杏花前,色味香三绝。
含光隐耀,尘土埋豪杰。
试看大粗疏,争知变、寒云飞雪。
休说休说,世只两名花,芍药相,牡丹王,未尽人间舌。
绿阴夹岸人家住。桥上人来去。行舟远远唤相应。
全似孤烟斜日、出阊门。浪花拂拂侵沙觜。
直到垂杨底。吴江虽有晚潮回。
未比合江亭下、水如飞。
翠阴融尽毵毵雪。惨淡花明灭。嫩沙拂拂涨痕添。
想见故溪、绿到草堂前。夕阳红透樱桃粒。
掩映深沈碧。成都事事似江南。
只是香衾、两处受春寒。
阴阴湿雾霜无汁。江气逼、树声滴。
荒林只见夕阳入,谁唤晚烟集。渔翁犹把钓竿执。
蓑共笠、时时葺。风刚浪猛早收拾,天外暮云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