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一二一)

云门举起竹篦,露出心肝五脏。

可怜猗死禅和,犹自魂飞胆丧。

形式: 偈颂 押[漾]韵

翻译

云门僧人手持竹篦,显露出内心深处的情感。
可怜的禅和子,即使死去,灵魂仍惊慌失措。

注释

云门:指云门寺或云门宗的僧人。
竹篦:一种用来驱赶蚊虫或清洁的竹制工具,这里可能象征着揭示内心。
心肝五脏:比喻人的感情和思想。
可怜:表示同情或怜悯。
猗死:形容极度惊恐或悲伤至极的状态。
禅和:指修行的僧人。
魂飞胆丧:形容惊慌失措,魂不守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所作的《颂古一百二十一首》中的第一百二十一首。诗中以“云门举起竹篦”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一种禅修过程中的顿悟情境。"云门"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禅宗的某个著名公案或高僧,"竹篦"则象征着修行者面对的困难或考验。通过这个动作,禅和(指修行者)的心灵被揭示,他的内心世界——“心肝五脏”暴露无遗。

“可怜猗死禅和”一句,表达了对禅和在困境中坚韧不拔,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执着追求的感慨。“猗死”一词,或许含有赞美之意,也暗示了修行的艰难与牺牲。最后,“犹自魂飞胆丧”进一步描绘了禅和在领悟后的震撼与心灵的解脱,仿佛连灵魂都得到了升华,胆识为之大开。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展现了禅宗修行者在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精神追求,以及禅悟后的超脱与解脱。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一二○)

云门举起竹篦,拟议知君乱统。

直饶救得眼睛,当下失却鼻孔。

形式: 偈颂 押[董]韵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一一九)

云门举起竹篦,通身带水拖泥。

奉报参玄上士,撒手悬崖勿迟。

形式: 偈颂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一一八)

云门举起竹篦,禅和切忌针锥。

鸾凤不栖荆棘,■■偏守空池。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一一七)

云门举起竹篦,开口知君话堕。

上方香积不餐,甘伏食人涕唾。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