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其三)

借却今朝补昨旬,历书新纪祝融神。

金乌落尽无晴日,蜀魄啼衰有恨身。

星火尚传羲叔宅,箫韶曾是帝虞巡。

从他节序相流易,四百罗浮只自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长时间的阴雨后,突然放晴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感慨与对时间流转的思考。

首句“借却今朝补昨旬”,借用了“补”字,形象地描述了通过今天的晴朗天气来弥补过去连续八旬的阴雨,赋予了时间以修补的力量。接着,“历书新纪祝融神”一句,将时间的更替与神话中的祝融神联系起来,寓意着新的纪元开始,充满了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金乌落尽无晴日,蜀魄啼衰有恨身”两句,运用了金乌(太阳)与蜀魄(传说中四川的鸟,象征哀伤)的意象,描绘了长时间阴雨后的景象,金乌不再升起,象征着光明的缺失;蜀魄啼鸣,暗示着哀伤与遗憾的情绪。这里通过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情境的感慨。

“星火尚传羲叔宅,箫韶曾是帝虞巡”两句,引用了羲叔(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和帝虞(古代帝王)的故事,以及星火传递的象征,强调了时间的延续与历史的传承。星火不仅代表了光明与希望,也隐喻了文化的薪火相传。

最后,“从他节序相流易,四百罗浮只自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接受与对内心世界的坚持。尽管外界的季节更迭、时间流转,但内心的世界依然保持着春天般的温暖与活力。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即在时间的长河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乐观,寻找属于自己的春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结合历史与神话的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时间、自然、历史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其四)

欲送归云不可寻,读君诗句费沈吟。

春无白日常疑浅,水到沧溟未是深。

野竹生来饶苦节,渚莲开后见同心。

最怜犀带桥头月,他夕分明照客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其五)

菱花荇叶匝双湖,丽日曈曈百里铺。

羲驭久应回北陆,渑池休恨失东隅。

鹅群逸少非无帖,犊鼻相如别有垆。

一咏一觞聊自足,好留春鸟劝提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其六)

青泥亭子石阑干,高冢累累照水寒。

泉下朝云何处所,偈中如露未曾乾。

蝇能远道因随骥,草有馀香不让兰。

试问钱塘苏小墓,清明寒食几人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其七)

已歇黄塘昨夜雷,寺南新筑定曾催。

花名踯躅春长发,竹有茏葱手自栽。

元凯勒铭传在德,左司为郡号多才。

千秋也是寻常事,日月行天似磨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