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诗三首呈诸道侣(其三)

懒散形骸不自持,黄冠聊束鬓边丝。

频来猿鹤浑相识,久混龙蛇竟不知。

养拙最宜情澹泊,全生深藉德支离。

看云本自忘饥渴,况有冰泉与石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闲适生活和淡泊心境。首句“懒散形骸不自持”表现了诗人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对世俗琐事的超脱。次句“黄冠聊束鬓边丝”暗示了诗人身着道袍,以简朴的装饰表达内心的宁静。

“频来猿鹤浑相识”写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与山中动物相处融洽,仿佛成为了朋友。而“久混龙蛇竟不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世隔绝,融入山水之间,连人与物的界限都模糊了。

“养拙最宜情澹泊”表达了诗人追求简单生活,享受宁静淡泊的乐趣。他认为,保持质朴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是保全生命、获得完整人生的关键。“全生深藉德支离”则强调了道德品质对于完整生活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看云本自忘饥渴,况有冰泉与石芝”,诗人以云为伴,忘却生活的艰辛,更享受着山中清泉和仙草带来的滋养,流露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深深满足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山居生活的惬意与超然,以及对道家思想的崇尚和实践。

收录诗词(345)

丁鹤年(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诗人,有《集》传世。著名孝子,为明初十大孝子之一。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即是他的事迹。诗开篇赞曰:“精诚之心上达九天,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 籍贯: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

相关古诗词

逃禅室解嘲

久慕陶公卧北窗,还从马祖吸西江。

扫愁那用千金帚,折幔惟瞻七宝幢。

日晏捲帘延叠嶂,雨晴欹枕听流淙。

周妻何肉俱无累,祗有诗魔老未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夜宿染上人溪舍

云去禅关户牖空,清溪碧树有无中。

倒涵天影鱼吞月,逆战秋声犬吠风。

见性本图先作佛,劳形翻愧早成翁。

杜陵老去归无计,来往那辞恼赞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兀兀

数茎白发镜中新,兀兀穷年愧此身。

万里云霄双倦翼,千寻江汉一穷鳞。

望乡薄暮凭西日,去国中宵礼北辰。

客路渐遥身渐老,此生何以报君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劳劳

阊阖排云事已休,劳劳犹耻为身谋。

数茎白发未为老,一寸丹心都是愁。

燕代地高山北峙,荆扬天阔水东流。

英雄已去空形胜,剑气中宵射斗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