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旦日出游

季春已一日,寒气犹袭人。

斋中偷小暇,陌上追馀春。

金华古精庐,几劫化微尘。

入门何所见,修竹出墙邻。

迤北过崇明,殿阁何嶙峋。

山房闭不启,俗客来辄嗔。

徐归偃藤床,息我定力匀。

残书了一卷,古意含酸辛。

山芽聊止渴,起瀹石泉新。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春天已经过去一天,寒气依然侵人。
在斋室中偷得片刻闲暇,到野外追赶剩余的春光。
金华古老的精舍,历经多少劫难化为微尘。
进门后看见什么?高高的竹子从墙边探出头。
向北走过崇明,殿阁显得高低错落、峥嵘不凡。
山间的房子紧闭着,世俗的访客来时总是被责怪。
慢慢回到藤床休息,让我的定力得以均匀恢复。
读完一本残旧的书,古人的思想蕴含着酸甜苦辣。
山间的野茶聊以解渴,起身煮一壶石泉水。

注释

季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
犹:仍然。
袭人:侵袭人体。
斋中:斋室内。
偷:偷偷地。
金华:地名,指浙江金华。
劫:灾难。
微尘:微小的尘埃。
入门:进门。
修竹:高大的竹子。
邻:邻居。
迤北:向北延伸。
崇明:地名,江苏崇明岛。
嶙峋:高低不平的样子。
山房:山中的房屋。
俗客:世俗的客人。
嗔:责怪。
徐归:慢慢回去。
偃:倒下。
藤床:藤编的床。
息:恢复。
定力:内心的平静。
匀:均匀。
残书:破旧的书。
古意:古人的思想。
酸辛:酸甜苦辣。
山芽:山间的野茶。
瀹:煮。
石泉:山泉水。

鉴赏

这首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的《三月旦日出游》描绘了诗人春天里的一次闲暇游历。首句“季春已一日,寒气犹袭人”展现了虽已是春季,但仍残留着一丝寒意。接下来,“斋中偷小暇,陌上追馀春”表达了诗人从繁忙中抽身,外出寻觅春光的惬意。

诗人游至“金华古精庐”,感叹其历经沧桑,只剩“几劫化微尘”。进入古庐,见到“修竹出墙邻”,环境清幽,与世隔绝。走过崇明,看到“殿阁何嶙峋”,但因“山房闭不启,俗客来辄嗔”,暗示此处隐逸之境。

最后,诗人回到家中,躺在藤床上休息,品味“残书”中的古意,感到其中蕴含的酸甜苦辣。以“山芽聊止渴,起瀹石泉新”作结,既描绘了品茗的闲适,也暗含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游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古迹的感慨,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在忙碌生活中寻找片刻宁静的心境。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山村示暮春三绝句和韵(其二)

樵儿拾樵不畏虎,隔溪看花如隔雾。

鹧鸪声在柘岗西,落日腰镰下山去。

形式: 七言绝句

杂诗(其二)

黄菊未始华,梧桐尚成阴。

迟霜寡秋色,夏荫留鸣禽。

譬彼绝续交,容我徘徊心。

黄陈一已往,吾衰宁自今。

能毋始今朝,更溯浔阳寻。

南山不在目,有酒谁共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己卯题吴江长桥二首

瓜步投鞭湿马尾,吴江犹是衣带水。

阳侯不敢驾风涛,神剑自断长虹死。

木罂夜半飞渡军,缚筏驱丁命如蚁。

波心两龙忽跳出,一声金鼓波神泣。

兴废相望五六载,斜阳独倚栏干立。

酒酹波神叫不应,剑铓冷浸秋蒲碧。

江头朱栏四千尺,一望初疑几十里。

左约江流右截湖,桥东出日桥西雨。

渔歌答响远相失,群雁旅泊迷葭苇。

荒村独木横野渡,深厉才能湿衣履。

乘舆足受两三人,犹当杠梁涉溱洧。

书生眼力小如瓮,一睹巨丽心惊喜。

吁嗟人力不可到,毋乃神功役山鬼。

忆昔燕兵下江浙,马逸风騣卷滩尾。

长驱水陆一时进,钱塘破竹从风靡。

川流衰竭王气尽,成败反复固其理。

汴师平南将彬美,南人死恨樊若水。

采石浮桥一夕成,晓出降幡人姓李。

形式: 古风

马道士为詹仲明作柳城春色图城门外柳树连堤桃花夹竹小桥渔艇茅屋下有读书人不知何处景也为题二绝(其二)

城外春风野水浑,桥头双桨下孤村。

柳桃红绿撩人眼,独坐书斋懒出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