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苏子瞻观范景仁新乐

大儒高论本升堂,物外光阴更不忙。

乐预请观同季子,书虽未见属黄香。

正声仍许三人和,古尺应无一黍长。

鹤舞凤仪时莫识,勾陈武帐省中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对苏轼观范景仁新乐的回应,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深邃的哲思。

“大儒高论本升堂”,开篇即以“大儒”点明人物身份,通过“高论”与“升堂”描绘出思想的高度与境界的提升。“物外光阴更不忙”,进一步强调了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光阴在他们眼中似乎不再匆忙,而是充满了闲适与自在。

“乐预请观同季子,书虽未见属黄香”,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季子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公子季札,他欣赏音乐的品味极高;黄香则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子,此处借指书籍的珍贵与价值。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音乐与书籍的热爱与尊重,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文学修养与审美情趣。

“正声仍许三人和,古尺应无一黍长”,“正声”意味着和谐美好的声音,“三人和”则暗示了音乐的共鸣与和谐,而“古尺无一黍长”则是在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影响音乐的永恒之美。

“鹤舞凤仪时莫识,勾陈武帐省中央”,最后两句以鹤舞与凤凰的仪态来比喻高雅的风度与气质,同时“勾陈武帐”象征权力与威严,而“省中央”则暗示着中心与核心的地位。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也隐含了对理想社会秩序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文化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其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与追求。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观范公乐有感

蜀公精思古人为,论乐成书八十时。

那有伯牙为听者,空令一足尚传疑。

羊山钜黍知无用,牛铎遗音自不欺。

便欲祠君从乐祖,出门陈迹奈深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黄知录

此身羁宦闭门居,里巷萧条到客疏。

道旧潇湘与谁可,无双江夏即君欤。

坞中吹笛无留事,怅望何人得异书。

翠羽明珠生海潏,更知名下不应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题朱陵阁

苍烟漠漠石粼粼,坐倚山颠瞰水滨。

开阖波涛专阅世,春秋风月不愁人。

未知孤鸟归飞意,聊问长松老大身。

信有朱陵仙府在,玉楼珠殿阙为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步瀛阁

方塘十亩水幽幽,鱼自潜深鸟自浮。

为有风光陶永日,故题亭榭拟沧洲。

旋移修竹看停雪,未落垂杨正奈秋。

客到便留同一醉,山公不问习池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