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伯纪礼部造朝兼简息庵二首(其一)

传闻东涧拜南宫,朝野皆忻泰道通。

不比唐家超子厚,壹如元祐起坡公。

官箴健论犹当续,雪月浮文不必工。

十载帝城无点墨,有怀难托北飞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听说在东涧向南宫礼拜,朝廷和民间都为政通人和而欢欣。
他不像唐代超越子厚那样显赫,如同元祐年间坡公的崛起一般。
官员应当坚持原则,发表有力的言论,文章不必追求华丽的辞藻。
在京城十年间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心中的感慨难以寄托给北飞的大雁。

注释

东涧:可能指代某个地方或象征政治上的隐退。
南宫:古代官署名,这里可能指代朝廷或重要官员。
唐家超子厚:暗指唐代某位超越普通官员的杰出人物,如韩愈(字子厚)。
元祐:北宋时期的一个年号,此处可能暗示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
坡公:指苏轼,因其号东坡居士。
官箴:官员的道德准则或劝诫之言。
浮文:华而不实的文字。
帝城:京都,皇帝所在的都城。
北飞鸿:大雁,古代常用来象征书信或远方的思念。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送伯纪礼部造朝兼简息庵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送别朋友赴任之际,表达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传闻东涧拜南宫”两句,开篇即以宏伟的笔触描绘出主人公的壮举和影响力。东涧、南宫都是古代官府的名称,此处借用来强调伯纪礼部之尊贵与权威。

“朝野皆忻泰道通”一句,则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此事的普遍欢迎和道路畅通无阻,显示出一种盛世气象。

接下来的两句,“不比唐家超子厚,壹如元祐起坡公”,则是通过历史人物的比较来赞美伯纪礼部的能力与品格。这里提到的“唐家”、“超子厚”、“元祚”以及“坡公”,都是古代有名的人物,代表着不同的德才。这两句强调了伯纪礼部在众多杰出人才中更胜一筹。

“官箴健论犹当续,雪月浮文不必工。”这两句表达的是对伯纪礼部处理国事的能力和文章写作风格的赞美。官箴,即是朝廷颁布的法规;健论,则是指清晰明确的议论。这两者都需“续”,意味着需要他继续发挥其才华。而后一句则表达了对伯纪礼部文章风格的赞赏,认为他的文笔自然流畅,不必过于雕琢。

最后,“十载帝城无点墨,有怀难托北飞鸿。”这两句诗转而深沉,表现出作者对于朋友远去的不舍与对未来的一种担忧。十年来皇都(帝城)中没有留下任何墨迹,这里用“墨”比喻文字记录或学问成就,意味着伯纪礼部即将离去,自己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抱负未能在朝廷得以施展。而“有怀难托北飞鸿”,则是说作者内心的牵挂与期望无法寄托,只好借助北方飞来的鸿雁(古代书信往往通过鸟类传递)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展示了对朋友才华和品格的高度评价,也流露出深切的情谊与不舍之情。同时,诗中所蕴含的政治抱负与文学理想,更是反映出作者本身对于个人理想实现的渴望与无奈。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送余子寿

去岁与君同聘召,何曾杯酒暂相离。

兵谋元帅多亲访,心事同官尽得知。

三釜忽怀归去檄,一枰未了著残棋。

此生聚散须牢记,记上扬州战舰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君用侄判官

天官长榜该差久,公相繁机押敕迟。

佩玉徐行真上介,著鞭先发任群儿。

方惭当宁询黄发,绝喜吾宗见白眉。

闻说守侯留祢墨,水衡召拜必同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吴时父侍郎二首(其二)

十行礼促归荷橐,五朵云飞堕草庐。

西北战尘锋锐甚,东南民力磬悬如。

帝开宣室初前席,公忆康山旧读书。

问讯少君无恙否,衰残久不奉双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吴时父侍郎二首(其一)

慧灯溥照人幽隐,心秤能权物重轻。

士子比之常相国,吏民道是蔡端明。

来时稻蟹非常熟,去日琴龟作伴行。

安得四方皆结辈,苍黔开眼看升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