涷雨行

五月江天未徂暑,日日江云酿江雨。

眼惊雪浪打秋涛,卷地风来雨如许。

穷人赋屋才一椽,茅茨零落仰见天。

风栖不定夜未晓,旅食过午庖无烟。

家无鞠穷病在腹,两股重膇成蹒跚。

麦虽黄落雨未止,云欲漫乱风还颠。

诗成有泪收不得,人生如此亦可怜。

君不见章台走马张京兆,弹压功成在谈笑。

不将钩距作神明,自此长安无恶少。

迩来持节镇七州,令行幕府如清秋。

尚书地已八座贵,况复功方三辅优。

应笑南来双病鸟,千里依人作昏晓。

邓林有木暗如山,谁与安巢著林杪。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五月时节江边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贫穷生活的感慨。开篇“五月江天未徂暑,日日江云酿江雨”描绘出五月江边尚未进入酷暑,每日江云汇聚,酝酿着江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湿润而略显阴郁的氛围。

接着,“眼惊雪浪打秋涛,卷地风来雨如许”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展现了江面波涛汹涌,风卷着雨势之大,形象生动。随后,“穷人赋屋才一椽,茅茨零落仰见天”,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贫苦人家的居住条件,仅有一间小屋,屋顶破败,只能仰望天空,生活之艰辛跃然纸上。

“风栖不定夜未晓,旅食过午庖无烟”描述了夜晚风声不断,直到天明,家中没有食物,炊烟不生的场景,进一步凸显了生活的困顿。接下来,“家无鞠穷病在腹,两股重膇成蹒跚”则直接点明了因饥饿导致身体虚弱,行动不便的状态。

“麦虽黄落雨未止,云欲漫乱风还颠”描绘了麦田虽然丰收,但连绵不断的雨水使得收获受阻,天气变幻莫测。最后,“诗成有泪收不得,人生如此亦可怜”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同情,以及对人生苦难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收录诗词(2047)

周紫芝(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 字:少隐
  • 号:竹坡居士
  • 籍贯:宣城(今安徽宣州市)
  • 生卒年:1082-1155

相关古诗词

阆州太守以桃竹邛杖二物遗余宅仲而宅仲出以示仆喜而作诗

万里何尝入巴蜀,少陵诗中识桃竹。

更言九节奉真仙,无乃邛山有遗族。

平生二物几到眼,谁与周旋慰幽独。

忽然渡海飞苍龙,夭矫当前峙双玉。

江心石竹誇坚刚,摩挲紫焰生寒光。

孤筇节高不可及,外虽似曲中直方。

阆州得此不敢藏,亟遣二士相扶将。

余侯新佩太府章,六尺肮脏身健强。

未须御府赐灵寿,行勒金狨朝未央。

老人勃窣不足数,惟有泉石成膏肓。

东吴自是山水窟,心虽欲往身未偿。

会须呼客共蜡屐,借君拄杖聊徜徉。

形式: 古风

送袁司理归天台(其一)

长安少年郎,意倾裘马中。

水凫偶相值,兰臭岂复同。

谁令千金璧,照此白发翁。

得之非人力,舍去真天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送袁司理归天台(其二)

五月畏涂暑,千里苦炎熇。

天台大士庐,妙境在寥廓。

解鞍修净供,茗碗应自瀹。

安得从君游,享此方外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送袁司理归天台(其三)

妙哉揭阳君,文起八代衰。

平生诵公文,手自不停披。

只今老眼暗,刮膜无金篦。

天台有巨刻,君其为致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