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岂独西坊来往频,偷闲处处作游人。
衡门虽是栖迟地,不可终朝锁老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岂独西坊来往频,偷闲处处作游人"表明诗人不愿被束缚,希望能像经常出入西坊的人那样自由行走,每到一处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之所,做一个逍遥自在的游人。"衡门虽是栖迟地,不可终朝锁老身"则强调了诗人虽然喜欢平静安逸的地方,但也不愿意整天被禁锢在家中,不愿让自己过着沉闷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生活的渴望,反映出他对现实中的束缚感受,并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白居易以其平民化的语言风格,使这首诗显得既亲切又富有哲理。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何时得见十三弦,待取无云有月天。
愿得金波明似镜,镜中照出月中仙。
顾我长年头似雪,饶君壮岁气如云。
朱颜今日虽欺我,白发他时不放君。
寒宵劝酒君须饮,君是孤眠七十身。
莫道非人身不煖,十分一盏煖于人。
净名居士眼方丈,玄晏先生酿老春。
手把屈卮未劝我,世间何处觅波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