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松

虽为青松姿,霜风何所宜。

二月天下树,绿于青松枝。

勿谓贤者喻,勿谓愚者规。

伊吕代封爵,夷齐终身饥。

彼曲既在斯,我正实在兹。

泾流合渭流,清浊各自持。

天令设四时,荣衰有常期。

荣合随时荣,衰合随时衰。

天令既不从,甚不敬天时。

松乃不臣木,青青独何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虽然拥有青松的姿态,霜风却并不适宜。
二月里,万物生长,树木比青松还要绿。
不要认为贤者会明白比喻,也不要以为愚者能给出规则。
伊尹和吕尚曾被封赏爵位,伯夷和叔齐却终生饥饿。
他们的选择各有偏颇,而我的正道就在此。
泾河汇入渭河,清流与浊流各守其性。
大自然设立四季更替,繁荣与衰败都有其规律。
繁荣应顺应时节,衰落也随时间而来。
如果违背自然法则,就是不尊重天时。
松树不愿屈服于其他树木,它为何独自保持青翠?

注释

青松姿:青松的形态。
霜风:寒冷的风。
二月天下树:二月间万物生长的树木。
贤者喻:贤明的人的比喻。
愚者规:愚者的规则或教训。
伊吕:伊尹和吕尚,古代贤臣。
夷齐:伯夷和叔齐,以清高闻名。
彼曲:他们的偏颇选择。
我正:我的正确道路。
泾流合渭流:泾河与渭河交汇。
清浊:清澈与浑浊。
天令:自然法则。
四时:四季。
荣衰:繁荣与衰败。
甚不敬:非常不尊重。
不臣木:不服从常规的树木。

鉴赏

这首诗名为《罪松》,是唐代诗人孟郊所作。全诗通过描写松树的特性,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和个人情怀。

诗中的“虽为青松姿,霜风何所宜。”表明即使是坚韧不拔的松树,在严酷的霜风中也难以自处。这既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了作者面对恶劣政治环境时内心的不易。

接下来的“二月天下树,绿于青松枝。”则通过对比,突出松树即使在其他树木尚未发芽的时候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翠绿色泽,这象征了诗人坚守个人操守和理想的立场。

中间几句“勿谓贤者喻,勿谓愚者规。伊吕代封爵,夷齐终身饥。”则是对那些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人进行批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受。

“彼曲既在斯,我正实在兹。泾流合渭流,清浊各自持。”诗人通过水流的比喻,表达了自己与世俗不同的立场和选择,即使世界混乱不堪,但个人的品格和原则是不能妥协的。

最后,“天令设四时,荣衰有常期。荣合随时荣,衰合随时衰。”揭示了自然界中事物生长、衰亡的规律,同时也包含着对个人命运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感悟。

诗歌结尾处,“天令既不从,甚不敬天时。松乃不臣木,青青独何为。”则是诗人表达了对于那些违背自然法则、不尊重时间规律的人的批判,同时也强调了自己作为一棵“松树”,即使孤独,也要保持自己的绿色和独立性。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蓝溪元居士草堂

市井不容义,义归山谷中。

夫君宅松桂,招我栖蒙笼。

人朴情虑肃,境闲视听空。

清溪宛转水,修竹徘徊风。

木倦采樵子,土劳稼穑翁。

读书业虽异,敦本志亦同。

蓝岸青漠漠,蓝峰碧崇崇。

日昏各命酒,寒蛩鸣蕙丛。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路病

病客无主人,艰哉求卧难。

飞光赤道路,内火焦肺肝。

欲饮井泉竭,欲医囊用单。

稚颜能几日,壮志忽已残。

人子不言苦,归书但云安。

愁环在我肠,宛转终无端。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遣兴

弦贞五条音,松直百尺心。

贞弦含古风,直松凌高岑。

浮声与狂葩,胡为欲相侵。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遣兴联句

我心随月光,写君庭中央。

月光有时晦,我心安所忘。

常恐金石契,断为相思肠。

平生无百岁,岐路有四方。

四方各异俗,适异非所将。

驽蹄顾挫秣,逸翮遗稻粱。

时危抱独沈,道泰怀同翔。

独居久寂默,相顾聊慨慷。

慨慷丈夫志,可以曜锋铓。

蘧宁知卷舒,孔颜识行藏。

殷鉴谅不远,佩兰永芬芳。

苟无夫子听,谁使知音扬。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