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纻辞上苏翰林二首(其二)

上山割白纻,山高叶摵摵。

持归当户绩,为君为絺绤。

不惜洁如霜,畏君莫我即。

谁言菖蒲花,可闻不可识。

形式: 古风

翻译

上山去割取白麻,山势陡峭树叶沙沙作响。
带着它回家在窗前纺织,为你做细葛粗布衣裳。
我不惜它洁白如霜,只怕你嫌弃我亲手做衣太慢。
谁说菖蒲花,只可闻香却难以辨认。

注释

上山:登山。
白纻:白色的苎麻。
摵摵:形容叶子摩擦的声音。
持归:拿回家。
户绩:窗前纺织。
絺绤:细葛和粗布,泛指衣物。
不惜:不吝啬。
洁如霜:像霜一样洁白。
畏君:怕你会。
莫我即:不要嫌弃我。
菖蒲花:一种草本植物,有香气。
可闻不可识:只能闻到香味但难以辨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白纻辞上苏翰林二首(其二)》。诗中描述了山上采撷白纻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苏翰林的深情厚意。"上山割白纻,山高叶摵摵"描绘了劳动的艰辛和环境的清冷,"持归当户绩,为君为絺绤"则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细心与体贴,愿意亲手编织衣物赠予。"不惜洁如霜,畏君莫我即"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宁愿自己承受辛苦,也不愿让友人过于接近。最后两句"谁言菖蒲花,可闻不可识"以菖蒲花作比,暗示友情虽美好,但难以言表,只能用心感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传达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白纻辞上苏翰林二首(其一)

白纻棼莫缉,纫兰作衣袪。

朝兮日所暴,暮兮雨所濡。

木瓜谅微物,期报乃琼琚。

芳华辞甚妙,赠我不如无。

形式: 古风

示张仲原秀才二首(其二)

城头急雨昏长川,城边清流鸥鹭闲。

城西云黑电脚落,斜日正在城东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礼部移竹次韵李员外文叔

东南之美者,见伐以直干。

岂如此君疏,犹作此郎玩。

此郎乃在此,无乃材亦散。

平生吉甫颂,意鄙枚叔乱。

坐狂得此冷,对竹头帻岸。

尚思杀青书,充宇白虎观。

恐此愧子猷,还成倚楹叹。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再用发字韵谢毅父送茶

开门睹雉不敢发,滞思霾胸须澡雪。

烦君初试一枪旗,救我将隳半轮月。

不应种木便甘棠,清风自是万夫望。

未须乘此蓬莱去,明日论诗齿颊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