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处士挽诗

孙君高世士,养晦烟萝中。

三秀咽沆瀣,九还炼芙蓉。

所期后天老,辟谷追赤松。

谁云金石姿,翻与蒲柳同。

倏若朝露晞,洎若逝水东。

黄山失故色,白杨起悲风。

潜德未昭晰,遗恨无终穷。

些馀蒿里曲,猿鹤啼苍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挽诗《孙处士挽诗》由明代诗人邓林创作,是对孙处士高尚人格和独特生活态度的深情悼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逝者的缅怀与哀思。

首句“孙君高世士,养晦烟萝中”描绘了孙处士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以“高世士”称其为超凡脱俗之人,体现了对其高尚品德的敬仰。“三秀咽沆瀣,九还炼芙蓉”则通过神话般的描述,赞美孙处士修炼身心、追求长生不老的精神追求。“所期后天老,辟谷追赤松”进一步强调了孙处士对长寿和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古代道家思想相呼应。

然而,“谁云金石姿,翻与蒲柳同”一句转折,表达了对孙处士生命短暂的感慨,暗示了人生无常的主题。接下来的“倏若朝露晞,洎若逝水东”更是以自然界的瞬息万变,比喻人生的短暂与不可逆转,增强了诗歌的悲剧色彩。

“黄山失故色,白杨起悲风”描绘了孙处士离世后,黄山失去了往日的生机,白杨树在风中摇曳,发出悲鸣,象征着失去一位重要人物所带来的哀痛与寂寥。最后,“潜德未昭晰,遗恨无终穷”表达了对孙处士未被世人充分认识和理解的遗憾,以及对其留下的遗憾无法弥补的无奈。

结尾“些馀蒿里曲,猿鹤啼苍空”以凄凉的景象收尾,通过蒿里曲(古代丧歌)和猿鹤的哀鸣,渲染出一种深沉的哀悼氛围,将对孙处士的怀念之情推向高潮。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孙处士生平的回顾和对其逝世的哀悼,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情感,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命运之间关系的哲理探讨。

收录诗词(446)

邓林(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上天竺寺分韵得壑字

胜日拉良朋,肩舆出西郭。盘盘松绕径,■㶁水赴壑。

行到水穷处,好山违佛国。

岳莲倚天开,小朵青欲落。

下竺与中竺,咫尺相联络。

上竺犹在望,白云飞漠漠。

更前二三里,五峰起参错。

绀宇敞其中,紫翠映丹雘。

礼佛诚方露,探奇兴随作。

跻扳至半山,有亭颇幽豁。

小憩未移时,暮烟起丛薄。

或言林有虎,闻者尽惊愕。

踉跄遽回步,雅怀转萧索。

老僧城中回,延登最高阁。

言言相慰藉,情况殊不恶。

开炉煨大瓶,自取佳茗瀹。

清供出斋厨,亦稍行杯酌。

谈论过夜分,斜月射帘箔。

栖禅七尺床,雅称伸闲脚。

身安梦亦便,逍遥偏寥廓。

似见白衣人,晨钟忽惊觉。

自笑利名缰,羁人甚于缚。

起来万虑生,衣裳颠倒着。

留诗谢老僧,更订重来约。

形式: 古风

积善堂

积土成丘阜,积水成汪洋。

善道苟能积,所成胡可量。

有美存耕翁,深居积善堂。

试问所积由,奕世来已长。

大善固当为,小善亦难忘。

小善济一物,大善惠一方。

可以心存术,难以言语详。

我闻存耕言,起立视穹苍。

易曰有馀庆,书言降百祥。

有如持左券,责彼以必偿。

宜尔子若孙,永世蕃且昌。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乐志斋

登山志采玉,入海志探珠。

人各有所志,志异乐亦殊。

若人志耕桑,早卜田园居。

花竹秀五亩,负郭多膏腴。

方春东作兴,僮仆耕且锄。

西成多黍稌,高廪丰积储。

为酒聚亲宾,烹羔鲙池鱼。

醉后陶然乐,击壤歌康衢。

自誇生此世,有幸逢唐虞。

既为尧舜民,不乐复何如。

形式: 古风

克己斋

有己人我分,所贵能克之。

己克则心公,一钱宁肯私。

兄弟本同气,人我非所施。

义利不两立,世人那得知。

因君讽薄俗,成此克己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