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蹋铜蹄(其一)

白马蹋铜蹄,着地铜蹄鸣。

往来大堤上,出入襄阳城。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白马”与“铜蹄”的细节,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和视觉冲击力。诗中“白马蹋铜蹄,着地铜蹄鸣”两句,以动态的白马踏在铜制的马蹄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不仅展现了马匹的矫健与铜蹄的质感,还通过声音的描写,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感。

“往来大堤上,出入襄阳城”则进一步扩展了场景,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之中。大堤作为背景,襄阳城作为目的地,构成了诗人笔下的一段旅程。这样的描述不仅体现了行进的节奏感,也暗示了人物的活动范围和目的,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韵律感的场景,让人仿佛能听到马蹄声,看到白马在大堤上的奔跑,感受到主人公行走在襄阳城中的氛围。这种对细节的精准捕捉和对场景的生动描绘,是古典诗歌艺术魅力的体现。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襄阳蹋铜蹄(其二)

大马珂峨头,一步三舂锄。

借问马上儿,家在襄阳不。

形式: 乐府曲辞

襄阳蹋铜蹄(其三)

白马金络头,一步三駊騀。

便是马上郎,何尝不婀娜。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哿]韵

襄阳蹋铜蹄(其四)

阳春二三月,襄阳好徘徊。

渌酒汉江色,与郎传一杯。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灰]韵

青骢白马

青骢踯躅八尺强,黄金络头丝作缰。

可怜白马如人长,着地徘徊自生光。

青骢白马冶游郎,劳君下都看三阳。

可怜白马逐青骢,石桥柏梁五湖东。

青骢白马六萌车,可怜今夜宿谁家。

借问窈窕西曲娘,白马青骢去无常。

借问窈窕西曲女,石城莫愁凭寄语。

齐唱可怜泪沾裳,可怜三声忘故乡。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