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回

端有恨,留春无计,花飞何速。槛外青青翠竹。

镇高节凌云,清阴常足。

春寒风袂,带雨穿窗如利镞。

催处处、燕巧莺慵,几声钩辀叫云木。

看波面、垂杨蘸绿。最好是、风梳烟沐。

阴重熏帘未卷,正泛乳新芽,香飘清馥。

新诗惠我,开卷醒然欣再读。

叹词章、过人华丽,掷地胜如金玉。

形式: 词牌: 看花回

翻译

心中满是遗憾,无法留住春天,花儿飞逝得如此迅速。
栏杆外翠竹青青,高洁的节操直入云霄,清幽的树荫总是充足。
春寒中,风吹衣袖,带着雨滴穿透窗户,像利箭一般。
催促着燕子和黄莺忙碌起来,几声鸟鸣穿透林木。
湖面波光粼粼,垂柳倒映在绿色的水中,最美的莫过于微风轻拂,烟雾缭绕。
阴云密布,窗帘未卷,新茶的香气正从帘内飘出。
你赠送的新诗让我惊喜,再次翻开阅读,感到清新振奋。
感叹你的诗篇华丽无比,掷地有声,胜过金玉。

注释

恨:遗憾。
计:办法。
飞何速:飞逝得快。
青青翠竹:青翠的竹子。
凌云:直入云霄。
钩辀:鸟鸣声。
蘸绿:倒映在绿色中。
惠:赠送。
醒然:清醒、警觉。
过人华丽:超过常人的华丽。

鉴赏

这首宋词《看花回》是赵彦端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开篇"端有恨,留春无计,花飞何速"直接抒发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感叹花朵凋零之快。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窗外的翠竹,竹子的高洁与清阴象征着坚韧与高雅,与落花形成对比。

"春寒风袂,带雨穿窗如利镞"描绘了春风吹过带雨的窗户,声音如同利箭穿透,增添了凄凉之感。"催处处、燕巧莺慵,几声钩辀叫云木"则通过燕莺的慵懒叫声,进一步渲染了春天即将过去的情境。

"看波面、垂杨蘸绿"描绘了水面倒映着垂柳的绿色,画面生动。"最好是、风梳烟沐"则写出微风轻拂、烟雾缭绕的宁静氛围。接下来,诗人被新芽的清香所吸引,感受到一种清新与生机。

"新诗惠我,开卷醒然欣再读"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寄来的诗篇的喜爱,阅读时感到精神焕发。最后,诗人赞美友人的词章华丽无比,如同金玉般掷地有声,显示出对才华的赞赏。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宋词婉约与豪放并存的特点。

收录诗词(181)

赵彦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工为词,尝赋西湖谒金门词,有“波底夕阳红湿”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会作此”!……"乾道、淳熙间,(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彦端词以婉约纤秾胜,有介庵词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 号:介庵
  • 籍贯:
  • 生卒年:1121~1175

相关古诗词

祝英台/祝英台近

兽金寒,帘玉润,梅雪印苔絮。

春意如人,易散苦难聚。

几多丝竹深情,池塘幽梦,犹倚赖、与君同住。

旧游处。谁唤别浦仙帆,风前问征路。

烟雨连江,吹恨正无数。

莫教紫燕归来,红云开后,空怅望、主人轻去。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绛都春.别张子仪

平生相遇。算未有、笑语闽山佳处。

旧日文章,如今风味浑如许。眼前都是蓬莱路。

但莫道、有人曾住。异时天上,种种风流,待君如故。

此自君家旧物,看九万清风,为君掀举。

举上青云,却忆梅花如旧否。故人衰病今无绪。

只种得、梅花盈圃。待君一过山家,共斟露醑。

形式: 词牌: 绛都春

茶瓶儿.上元

澹月华灯春夜。送东风、柳烟梅麝。

宝钗宫髻连娇马。似记得、帝乡游冶。

悦亲戚之情话。况溪山、坐中如画。

凌波微步人归也。看酒醒、凤鸾谁跨。

形式: 词牌: 茶瓶儿

贺圣朝

河阳桃李开无数。待乘春归去。

小园几片忽惊飞,恨主人难驻。雏莺乳燕愁相语。

道留君不住。愿君随处作东风,与群花为主。

形式: 词牌: 贺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