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读刘昕宾旭子夜歌因效其体赋三章(其一)

子夜歌,歌声苦短情苦多。

几回待月月轮缺,月当圆处仍虚过。

银烛窗深烱残照,玉钗半脱罗帏悄。

琵琶学得奉君欢,秖今弹作思君调。

形式: 古风

翻译

深夜里的歌谣,歌声虽短但情感深沉。
多次等待月亮圆满,却总是在月圆时分错过。
银色蜡烛在深窗中闪烁着微弱的余晖,玉钗半落,寂静无声。
曾经学琵琶只为取悦你,如今却弹奏出思念你的曲调。

注释

子夜歌:夜深时唱的歌。
歌声苦短:歌声虽然短暂。
情苦多:情感深沉丰富。
几回:多次。
待月:等待月亮。
月轮缺:月亮不圆满。
月当圆处:月圆的时候。
虚过:错过。
银烛:银色蜡烛。
窗深:深窗。
烱:闪烁。
残照:余晖。
玉钗:玉制发钗。
半脱:半脱落。
罗帏:丝质帷帐。
悄:寂静无声。
琵琶:弦乐器。
奉君欢:取悦你。
秖今:如今。
思君调:思念你的曲调。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的《秋夜读刘昕宾旭子夜歌因效其体赋三章(其一)》由郭钰所作,以子夜歌的形式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主人公在秋夜中聆听刘昕宾旭的子夜歌,感受到歌曲中的苦涩与哀怨,引发了自己对远方之人的思念。

"歌声苦短情苦多"直接揭示了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深度,歌声虽短,但情感却丰富而深沉。接下来的"几回待月月轮缺,月当圆处仍虚过",借月的盈亏变化,象征着主人公与心上人相聚无期,即使月圆之夜也未能如愿相会,增添了悲凉的气氛。

"银烛窗深烱残照,玉钗半脱罗帏悄"通过细节描绘,展现出女子独自在幽暗的烛光下,玉钗滑落,罗帏寂静,暗示了她的孤独和失落。最后两句"琵琶学得奉君欢,秖今弹作思君调",女子曾学琵琶以取悦心上人,如今却只能弹奏出思念的曲调,表达了从欢乐到忧郁的心路转变。

整首诗以子夜歌为载体,通过细腻的场景描绘和情感流转,展现了主人公深深的相思之情,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收录诗词(601)

郭钰(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仁宗延佑三年,卒年不详,年在六十岁以外。元末遭乱,隐居不仁。明初,以茂才徵辞疾不就。钰生平转侧兵戈,为诗多愁苦之辞;著有静思集十卷,《四库总目》于当时盗贼残破郡邑事实,言之确凿,足补史传之阙

  • 籍贯:吉水
  • 生卒年:公元一三一六年至?年

相关古诗词

秋夜读刘昕宾旭子夜歌因效其体赋三章(其二)

《子夜歌》,歌罢其如明月何。

牵牛织女永相望,不教精卫填银河。

妾心本如秋月白,妾颜不共春风发。

玉兔捣药三千年,近见嫦娥搔白发。

形式: 古风

秋夜读刘昕宾旭子夜歌因效其体赋三章(其三)

《子夜歌》,承君蛱蝶双花罗。

罗衣秋来不堪著,梧桐树上凉风多。

银烛作花好消息,又想归期在明日。

并刀不剪相思愁,相思误尽曾相识。

形式: 古风

桂林樵者为边季节赋

月中桂树三千尺,吴刚斫之不能得。

桂林樵者今如何,万顷秋山白云白。

樵者早年才力高,论诗自许诗中豪。

前辈衣冠识文献,中年词赋含风骚。

词林艺圃渺无极,撷秀采奇随所择。

袖中玉斧光芒寒,眼前不用生荆棘。

旧来种桂高成林,团团十亩悬清阴。

明月流辉夜如水,西风吹梦香浮襟。

客来有酒林下酌,酒酣共说归樵乐。

江上渔翁寻旧约,一声长啸山花落。

君不见南山捷径芳草迷,东山别墅寒鸦飞。

明朝若遇围棋客,斧柯烂尽君无归。

形式: 古风

哭胡洵

胡生早年甚心苦,自云耻与诸生伍。

读书不免四壁空,世乱还须用吾武。

拓戟开弓筋力强,一闻杀贼心飞扬。

无官不得骑官马,搴旗走下千仞冈。

玉笥山前水流血,白日不回大刀折。

胜败明知不可期,庐陵要使多忠节。

我来哭君泪满衣,君母老大君儿痴。

扬旂挝鼓徒旅去,孤云落日精魂归。

丈夫树勋当许国,一死如君独悽恻。

君不见武昌兵八千,尽向淮南看明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