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静.竹簟

净展流犁天正午。倦摊书、翠阴笼树。

娟娟帝子,情根泪点,倩红斑留住。

纤就笛材匀,春葱乱,文涟千缕。

凉云半枕,清风半帘,诗来在、梦中路。

晚醉醒,茶味苦。最承恩、汗香闻处。

纹帱未掩,蝉纱乍脱,衬冰肌如许。

玉腕嫩纹生,荷花样、脸潮含露。

秋心到此,青奴漫领,潇湘夜雨。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以湘江为背景,夏日午后的竹簟为线索,展现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净展流犁天正午",开篇即写出午后的阳光透过竹席,洒在湘江上,流犁般的光影流动,显得格外宁静。"倦摊书、翠阴笼树",描绘了读书人午后的慵懒与惬意,翠绿的树荫为他遮挡了炎炎烈日。

"娟娟帝子,情根泪点,倩红斑留住",这里的"帝子"可能指的是竹簟上的斑驳痕迹,像是女子的眼泪,唤起了主人公对往昔情感的记忆,使他不愿让这些痕迹消逝。接下来的"纤就笛材匀,春葱乱,文涟千缕",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竹席纹理的细腻和竹叶的纷乱,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

"凉云半枕,清风半帘,诗来在、梦中路",进一步渲染了清凉的氛围,主人公沉浸在诗的世界里,仿佛梦境般飘忽不定。"晚醉醒,茶味苦",从白天的慵懒过渡到夜晚的清醒,茶的苦涩似乎也象征着生活的不易。

"最承恩、汗香闻处",可能是回忆起与佳人的亲密时刻,那股淡淡的体香仍然萦绕在心头。"纹帱未掩,蝉纱乍脱,衬冰肌如许",描绘了女子的娇美,肌肤如冰,让人想起夏日的蝉鸣和轻盈的蝉衣。

最后,"玉腕嫩纹生,荷花样、脸潮含露",再次刻画女子的美丽,如荷花般清新,面庞上带着微微的湿润,仿佛带着秋意。"秋心到此,青奴漫领,潇湘夜雨",以潇湘夜雨收尾,将主人公的思绪引向远方,寓言了他对远方女子的思念和对过去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赵熙的《湘江静.竹簟》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词人对于生活与情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574)

赵熙(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婆罗门令.两月来蜀中化为战场,又日夜雨声不绝,楚人云:后土何时而得乾也。山中无歌哭之所,黯此言愁

一番雨、滴心儿醉。番番雨、便滴心儿碎。

雨滴声声,都装在、心儿里。心上雨,干甚些儿事。

今宵雨,声又起。自端阳、已变重阳味。

重阳尚许花将息,将睡也、者天气怎睡。

问天老矣,花也知未。雨自声声未已。流一汪儿水。

是一汪儿泪。

形式:

绮寮怨.吊杜步云、樊孔周,清真韵

唤此人间何世,老天知醉醒。

为往日、二老销亡,山河影、步步新亭。

思君如今更酷,光天下、夜黑燐自青。

竟先后、化作长星。空山叟、破屋珠泪盈。

去岁记寻雁程,江楼坐上,当官盼到黄琼。

按拍三清。善才韵,有谁听。

甘人乍逢魑魅,酒后语,梦中情。茅斋少城。

芙蓉万树外,风露零。

形式:

换巢鸾凤.夹竹桃

非竹非桃。甚眉舒翠玉,泪掩红绡。

新妆明灼灼,嫩叶影萧萧。天台仙子降湘皋。

泪痕酒痕,春情未消。瑶池果,定惹得、凤皇儿笑。

诗巧。图更巧。春在武陵,人自弹琴啸。

万绿丛中,小红心上,和合琼株瑶草。

知是双仙化身来,夏中开到秋难老。

潼江边,杜陵翁、作杖尤好。

形式:

玲珑四犯.含羞草,清真韵

酥了春心,但有物相挨,收尽娇艳。

碎叶摇风,花粲女儿宫脸。

无意挂到裙钗,未饮醉妆全乱。问甚时、玉骨偷换。

香软任它厮见。似闻仙液苔根荐。

系金茎、露珠圆茜。依稀树痒搔无力,慵送秋波眼。

休认夜合性情,况翠柳章台千点。

仅向人迎送,吹作雪,随风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