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袭美新秋即事次韵三首(其三)

声利从来解破除,秋滩唯忆下桐庐。

鸬鹚阵合残阳少,蜻蛚吟高冷雨疏。

辩伏南华论指指,才非玄晏借书书。

当时任使真堪笑,波上三年学炙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名利之心自古以来就懂得放下,只记得在秋天的河滩上漫步桐庐。
傍晚时分,鸬鹚群集,阳光稀疏,蜻蜓在稀疏的冷雨中低吟。
在南方的华山辩论中,我言辞犀利,才华出众,无需像玄晏那样借书来充实自己。
那时的我,任性和放纵确实可笑,三年时间都在船上学习捕鱼技艺。

注释

声利:名利。
从来:自古以来。
解破除:懂得放下。
秋滩:秋天的河滩。
下桐庐:漫步桐庐。
鸬鹚:水鸟,常用于捕鱼。
阵合:群集。
残阳:傍晚的阳光。
蜻蛚:蜻蜓。
吟:低吟。
冷雨疏:稀疏的冷雨。
辩伏:辩论。
南华论:南方的华山辩论(可能指《庄子》中的辩论)。
指指:言辞犀利。
玄晏:虚构人物,此处可能指有学问的人。
借书书:借书来充实自己。
当时:那时。
任使:任性和放纵。
真堪笑:确实可笑。
波上:水上。
三年:三年时间。
学炙鱼:学习捕鱼技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作品,名为《和袭美新秋即事次韵三首(其三)》。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句。

首句“声利从来解破除”,言说的是某种声音之所以能够清晰传递,原因在于它能够穿透一切杂音。这一句通过对声音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纯净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接着,“秋滩唯忆下桐庐”表达了诗人独自在秋天的水边徘徊,只记得曾经来过的桐庐之地。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透露了作者对于往昔岁月的怀念和留恋。

第三句“鸬鹚阵合残阳少”,形容的是晚秋时节,天空中鸬鹚鸟儿聚集成群,其状如同军队般列阵,而夕阳已然不多,透露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

第四句“蜻蛚吟高冷雨疏”则是描绘了一种秋天特有的景象:寒蝉在空中高声鸣叫,背景是细雨如丝,整体给人一种孤寂和萧索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辩伏南华论指指”,可能是在提及对古籍《南华经》的讨论,通过对经典的探讨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情怀。紧接着“才非玄晏借书书”则是说作者的文学才能并非来自于长时间的借阅和研读,而是天生的。

最后,“当时任使真堪笑”,诗人似乎在自嘲,认为自己曾经的行为如同儿戏,可以一笑置之。而“波上三年学炙鱼”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岁月中的一些学习和生活经历的回忆,如同在水面上烤鱼一般。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怀旧,同时也透露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嘲过去的哲思。

收录诗词(607)

陆龟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别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 字:鲁望
  • 籍贯:江湖散
  • 生卒年:?~公元881年

相关古诗词

和袭美褚家林亭

一阵西风起浪花,绕栏杆下散瑶华。

高窗曲槛仙侯府,卧苇荒芹白鸟家。

孤岛待寒凝片月,远山终日送馀霞。

若知方外还如此,不要秋乘上海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袭美醉中即席赠润卿博士次韵

共是虚皇简上仙,清词如羽欲飘然。

登山凡著几緉屐,破浪欲乘千里船。

远梦只留丹井畔,闲吟多在酒旗前。

谁知海上无名者,只记渔歌不记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袭美题支山南峰僧次韵

眉毫霜细欲垂肩,自说初栖海岳年。

万壑烟霞秋后到,一林风雨夜深禅。

时翻贝叶添新藏,间插松枝护小泉。

好是清冬无外事,匡林斋罢向阳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袭美赠南阳润卿将归雷平

朝市山林隐一般,却归那减卧云欢。

堕阶红叶谁收得,半盎清醪客酹乾。

玉笈诗成吟处晓,金沙泉落梦中寒。

真仙若降如相问,曾步星罡绕醮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