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德循补之宠示七夕酬唱聊发狂言以当一笑

好事多应与愿违,经年消息却如期。

匆匆旧约重寻处,耿耿银河欲渡时。

绰约肌肤云路远,低迷帘幕玉钩垂。

夜凉风露非尘世,天外弯弯堕月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又德循补之宠示七夕酬唱聊发狂言以当一笑》是宋代诗人李光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七夕节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憧憬与感慨。

首句“好事多应与愿违”,开篇即道出了人生中美好愿望往往难以如愿以偿的无奈,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基调。接着,“经年消息却如期”一句,转折之中透露出一丝希望,尽管愿望难以实现,但至少在某些特定时刻,如七夕这样的传统节日,人们仍能感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和期待。

“匆匆旧约重寻处,耿耿银河欲渡时”两句,将目光转向了七夕的象征——牛郎织女的故事。诗人想象着在银河边寻找旧日的约定,银河仿佛在诉说着爱情的坚韧与执着,即使相隔遥远,心中的爱意却始终不渝。

“绰约肌肤云路远,低迷帘幕玉钩垂”描绘了女子在七夕之夜的装扮与情境,绰约的身姿如同云端漫步,而低垂的帘幕与玉钩则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也暗喻了爱情的美好与不可触及的遥远。

最后,“夜凉风露非尘世,天外弯弯堕月眉”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超脱世俗的幻想世界。夜凉如水,风露轻拂,仿佛置身于另一个纯净的世界,而那弯弯的月亮仿佛是爱情的见证,静静地挂在天际,成为永恒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七夕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爱情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补之以鍊养之说勉德循眷眷之意并见二诗若惧其不我从者以待德循可也他人能无诮乎因次韵奉寄(其一)

漫道壶中别有春,枉教众楚笑齐人。

本来妙说元无说,信是灵真未识真。

佩剑携书如可继,杀鸡炊黍不妨频。

相逢且说无生话,若问长生有大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补之以鍊养之说勉德循眷眷之意并见二诗若惧其不我从者以待德循可也他人能无诮乎因次韵奉寄(其二)

不用休粮学隐沦,眼前无事即仙人。

解官终作陶元亮,晦迹聊同郑子真。

交友尽缘酬唱密,关山岂碍往来频。

流行坎止平生志,寿夭还如泥在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客醉而亟归不虑畏涂之可戒当为罪首丞令不行与吏慢丞命其罪均也以为不然则县令先入又何逃焉因次韵戏答德循且诮深山道人眷眷炬火非胥靡登危而不慄者遂并以寄之

肩舆归去未全醒,倚户何人念远征。

事在赦前皆可罪,过因酒后各原情。

壶中未便乘风去,夜半何妨秘息行。

不向险中求不死,却因何处觅长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补之瑶堂瑞莲

映水双开带晚烟,丹葩浥露斗鲜妍。

瑶堂地产金莲瑞,蒿里人归玉府仙。

并立江皋珠佩冷,相亲汉苑晓妆偏。

舜庭敷奏无虚日,潜德并遗柱史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