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十五首(其十二)

如今不合江南住,江南处处多烟雨。

烟雨晚霏霏,冶游人未归。

犀株防胆怯,玉箸揉蓝浥。

愁似暗潮生,自生还自平。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鉴赏

这首《菩萨蛮》的第十二首,由清代诗人项鸿祚所作,描绘了一幅江南烟雨蒙蒙的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细腻的情感。

“如今不合江南住”,开篇便流露出一种无奈与遗憾的情绪,似乎诗人对江南有着深深的眷恋,却又不得不离开。接着,“江南处处多烟雨”一句,点明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烟雨迷蒙,如梦如幻,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静的氛围。

“烟雨晚霏霏,冶游人未归”,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烟雨中的江南景色,仿佛连时间都变得缓慢,等待着那些尚未归来的冶游之人。这里不仅描绘了景物,也暗示了人物的情感状态,或许是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或许是对自己过往生活的回忆。

“犀株防胆怯,玉箸揉蓝浥”,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写,犀株象征着坚强与勇敢,玉箸则代表了柔弱与细腻,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蓝浥”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雨水打湿蓝色衣物的情景,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愁似暗潮生,自生还自平”,最后两句以暗潮比喻愁绪,形象地表达了愁绪如同潮水般涌来又渐渐平息的过程,既表现了愁绪的深沉与持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自我调适与释然。整首诗在描绘江南烟雨美景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

综上所述,《菩萨蛮》第十二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江南烟雨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十五首(其十三)

辘轳金井鸦啼晓,映帘红日梳头早。

闻道尺书来,锦笺和泪开。

如何归计误,南下潇湘去。

望断草芊绵,雁飞秋满天。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十五首(其十四)

钿筝弦促银簧冻,雁钗麝带愁香重。

此夕黯销魂,月中斜闭门。

冷霜凝缥瓦,香蜡秦篝灺。

梦见更相思,不如无梦时。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十五首(其十五)

夜来风似郎踪恶,晓来云似郎情薄。

窗外柳飞绵,问郎心那边。

誓盟人是假,只合将花打。

见面说相思,知人知不知。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高阳台二首(其一)

麟带愁香,犀帷梦玉,金猊暖压氍毹。

病怯朝眠,凉云吹度平湖。

画桥烟锁分携路,正马嘶、残雨荒芜。

更销凝、莺老花稀,雁到书无。

离情不恨吹横笛,恨琴边枕瘦,酒后灯孤。

侧帽垂鞭,临风可奈清臞。

绿杨天半红泥阁,数旧人、惟有筝奴。

待重游、怕听钩栏,吊月啼蛄。

形式: 词牌: 高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