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三首(其二)

尝观七发论涛篇,比物侔形恨未妍。

声入闾阎家十万,势陵组练甲三千。

冯夷海若凭深险,种魄胥神竟后先。

纵使风波能鼓怒,终归漩澓作澄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曾经阅读《七发》中的涛篇描述,比喻事物形态虽妙却未尽完美。
声音响彻十万户人家,气势压过三千武装士兵。
水神冯夷和海神海若凭借深海险境,众魂魄或快或慢竞相展现。
即使风浪再大也能激起狂怒,最终还是回归平静,成为深渊。

注释

七发:古代赋体散文,这里指涛篇的内容。
比物侔形:比拟事物,力求形象生动。
闾阎:指城乡民居,这里代指民间。
组练甲:军队的装备,代指士兵。
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
海若:海神。
漩澓:漩涡,水流急转的地方。
澄渊:清澈的深渊,象征平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的《观潮三首(其二)》,通过对潮水的描绘,展现了其壮观的气势和动态变化。首句“尝观七发论涛篇”表明诗人曾经阅读过描述潮水的文学作品,对潮水有所了解。接着,“比物侔形恨未妍”表达了诗人认为前人对潮水的描绘或许未能完全捕捉其美态。

“声入闾阎家十万,势陵组练甲三千”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形容潮水声音巨大,如同十万户人家同时喧哗,其威势甚至超过三千士兵穿戴的铠甲。诗人通过对比,生动地展现了潮水的力量。

“冯夷海若凭深险,种魄胥神竟后先”借用了神话中的水神冯夷和海若,以及海中怪物胥神的形象,暗示潮水如同这些神秘力量在深海中涌动,前后相继,富有神秘感。

最后两句“纵使风波能鼓怒,终归漩澓作澄渊”寓意即使潮水再汹涌澎湃,也无法持久,终究会回归平静,化为深邃的深渊。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与和谐的崇尚。

收录诗词(624)

苏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观潮三首(其一)

海门双峙隔沧溟,潮汐翻波势若倾。

万叠银山横一线,千挝鼍鼓震重城。

来无源委逢秋盛,信有盈亏应月生。

今古循环曾不涸,谈天闳辩岂能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初过白沟北望燕山

青山如壁地如盘,千里耕桑一望宽。

虞帝肇州疆域广,汉家封国册书完。

因循天宝兴戎易,痛惜雍熙出将难。

今日圣朝恢远略,偃兵为义一隅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判秘阁何龙图赴职宴集诸公同赋诗以纪出入之盛

一去鸿都岁始旬,职更河澳与言纶。

出为戎阃蕃宣守,归作儒林典颂人。

寓直重游唐丽正,翻书还上汉麒麟。

参陪樽俎俱时彦,独愧非才踵后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即席分得秋字送张吉老学士移使京西

赐对中楹喜暂留,驻旌聊复到蓬丘。

朋游少别三周岁,尊酒相逢半白头。

频拜恩光龙铸节,屡宣风力隼横秋。

二邦已见澄清效,更尽宽平缓主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