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小重山·扶病》由清代词人彭孙遹所作,情感深沉,意境幽远。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病中之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当下愁绪的感慨。
“迟日园亭禊事收”,开篇即点明季节与地点,春日已逝,园亭中的欢聚活动也已结束,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氛围。“那时扶病送、上兰舟”一句,将词人的身体状况与情感状态紧密相连,虽身患疾病,却仍不忘旧情,送别友人,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坚韧与深情。
“千丝万绪在心头。方寸地,著得许多愁。”词人将内心纷繁复杂的情感比作千丝万缕,形象地表达了愁绪之多、之深,即便是小小的心灵空间,也难以承载如此沉重的情感负担。这一句不仅揭示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也暗示了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和无奈。
“风雨几曾休。怪来人意冷、似新秋。”风雨象征着生活的坎坷与不顺,词人感叹风雨何时才能停歇,而这种无尽的磨难似乎让人心意变得如同初秋般寒冷,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与活力。这一段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映射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未来的迷茫。
“晚天莫倚最高楼。楼下水,一曲断肠流。”词人劝告自己不要在夜晚独自登高望远,因为那会勾起无尽的思念与哀愁。楼下的流水,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哀伤,其声断肠,令人动容。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受,更借流水之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困境的无奈。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词人在病痛中对过往的回忆、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一丝希望与忧虑。彭孙遹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使得作品既有深沉的内省,又不乏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