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雷浚的《自黄县至宁海州道中作(其三)》描绘了夜晚行走在山间小道上的生动场景。首句“四更山月落,星光淡原野”展现了黎明前的寂静与微光,山月落下,星光稀疏,映照着空旷的田野。接着,“仆夫恃谙练,驱驴出道左”写出了仆人凭借经验驾驶毛驴,沿着道路向左行进。
“昏黑望前林,明白顾后火”两句,通过对比前后环境的明暗,突显出行进过程中的谨慎小心。接下来,诗人描述了道路艰险,“行行阻深涧,对岸高砐硪”,深涧横阻,对岸岩石陡峭,增添了旅途的困难。
“鸡鸣知逼村,覛路无一可”暗示天色渐明,但仍未找到合适的路径,令人焦虑。随后,误将树当作人声的幽默细节,“路旁似有人,呼之乃树也”为紧张的气氛带来一丝轻松。
“蹇驴啮径草,我稳山辎坐”描绘了诗人坐在驴背上,尽管驴子缓慢而吃力地前行,他却安然自若。他意识到危险,若在此时遭遇强盗,可能瞬间失去自我保护的能力。
最后四句“此时脱遇盗,倾刻当无我。东岭透朝霞,西岭烟雾锁。四顾默无言,一身万峰裹”以壮丽的自然景色收尾,诗人身处群山之中,四周被朝霞和烟雾环绕,内心感受孤独而沉静,寓言般的表达方式让人回味无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迷茫与孤独,同时也透露出坚韧与乐观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