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黄县至宁海州道中作(其六)

沈沈山中宅,未识何人居。

历历山中村,绿窗俯通衢。

岂不虞盗贼,世乱此晏如。

自入东莱境,道路无妇女。

汲水临深涧,浣衣来楚楚。

山僻偶一见,此风胜邹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雷浚的诗《自黄县至宁海州道中作(其六)》描绘了一幅山居生活的宁静画面。首句“沈沈山中宅”,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的静谧住宅,暗示了隐居者的孤独与远离尘嚣。接下来的“未识何人居”则引发读者对主人身份的好奇。

“历历山中村,绿窗俯通衢”进一步描绘了山村的景象,绿色的窗户映衬着村路,显示出一种田园诗意。诗人提到“岂不虞盗贼,世乱此晏如”,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但又惊讶于这里的安宁如常。

“自入东莱境,道路无妇女”揭示了战乱时期的社会状况,女性少有外出,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动荡和安全问题。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汲水临深涧,浣衣来楚楚”,妇女们依然保持着生活节奏,勤劳而坚韧。

最后两句“山僻偶一见,此风胜邹鲁”是对当地淳朴民风的赞美,尽管地处偏僻,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风尚却胜过繁华的邹鲁之地。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居生活的独特魅力以及人们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9)

雷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黄县至宁海州道中作(其七)

皇天夜雨金,万夫朝死斗。

牟平土不谷,民穷何述富。

帝敕金星下,驽力试补救。

又恐逸则淫,金沙杂纷糅。

拣之更鍊之,辛苦同芸耨。

我行升高山,下视人辐辏。

询云淘金户,蠕蠕聚万首。

稍近皆败絮,腾趠如猿狖。

此邦本不肥,尔生亦太瘦。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四月九日重赴白堤汪氏馆斋是夜月不甚皎徘徊清梦轩池上凄然有作

兵残剩得旧楼台,楼下池边半绿苔。

几辈人如花骤落,今宵我与月偕来。

不堪怀旧刚闻笛,如此寻诗合举杯。

昨日陇头书恰至,殷勤犹讯劫余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贝子木明经半行庵遗集刻成题后用调生丈韵

生能草檄兼横槊,无命皇天底赋才。

饱食太仓腾鼠子,饥驱歧路泣龙媒。

祖鞭欲著似春梦,韩集谁编几劫灰。

尚有定文同志在,招魂直欲上西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过翠云精舍读液川上人观幻居诗留题

液川吟诗如画竹,修竿劲叶风生屋。

有时作画复题诗,见诗不见画满幅。

即今何处留遗编,小桥流水南湖曲。

大小乘参短长吟,禅林应当佛书读。

形式: 古风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