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亭

种花邀青春,种柏要晏岁。

乃知风露前,已辨雪霜势。

时俗爱芳菲,不妨鸣鶗䳏。

他年都门归,宁昧始终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霁]韵

翻译

种植花朵是为了邀请青春,种植柏树则是为了迎接晚年。
这才明白,在风露之前,已经能分辨出雪霜的来临。
世人喜好欣赏繁花,不妨让鸟儿歌唱。
将来回归都城时,怎能忘记最初的计划和期望。

注释

种花:种植花朵。
青春:年轻的时光。
种柏:种植柏树。
晏岁:晚年。
风露:自然界的风雨露水。
辨:分辨。
雪霜:寒冷的冰雪霜冻。
时俗:当时的风俗习惯。
芳菲:美丽的花草。
鸣鶗䳏:鸟儿鸣叫。
他年:未来某年。
都门:京城。
宁:岂能。
昧:忘记。
始终计:最初的打算或目标。

鉴赏

这首诗名为《岁寒亭》,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诗中通过描述种植花与柏的不同意图,展现出对时光流转和自然季节变化的深刻理解。"种花邀青春"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珍视,而"种柏要晏岁"则寓意着对岁月静好、晚景安宁的追求。诗人借此暗示,早年的繁华与晚年的宁静同样重要,不应只沉溺于眼前的春光,而忽视了未来的岁月。

"乃知风露前,已辨雪霜势"进一步强调了观察自然、预见未来的重要性,风露和雪霜象征着生活中的变故和挑战。"时俗爱芳菲,不妨鸣鶗䳏"则批评了世俗之人只追求一时的艳丽,而忽略了生活的长远价值,鸣鶗䳏(鸟名)在此处可能象征着短暂的欢乐。

最后两句"他年都门归,宁昧始终计"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深思,即使将来回到故乡,也不会忘记对生活全程的思考和规划。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深沉内涵。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师厚云虱古未有诗邀予赋之

贫衣弊易垢,易垢少虱难。

群处裳带中,旅升裘领端。

藏迹讵可索,食血以自安。

人世犹俯仰,尔生何足观。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师厚生日因以诗赠

龙骥产龙驹,良金出良冶。

良冶无顽矿,龙驹岂凡马。

致远在御徒,作砺由工者。

君子生庆门,诗书未尝舍。

进道期日隆,无愧金马下。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师厚明日归南阳夜坐有怀

明朝子当去,我若云失龙。

龙归云未归,索莫将安从。

半夜出户望,参毕已正中。

倏然变阴黑,烈烈鸣窗风。

窗鸣不得寐,拥被一悲翁。

形式: 古风

异同

吾闻圣贤心,不限亲与疏。

义殊目前乖,道同异代俱。

尧舜及周孔,千载趋一途。

盗蹠诮孔氏,弟子将党欤。

蹠自驱其众,日念杀不辜。

河滨捧土人,海畔逐臭夫。

塞川岂量力,同趣即尔徒。

尔既不自过,反以此为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