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羽可舍人竹册

诗人画竹绝苍莽,下笔便有千秋想。

频年泥爪半九州,雨叶风枝遍辽壤。

世人纷纷多耳食,玩好未必皆真赏。

从来巧为拙者奴,安能敝帚千金享。

此册幸共一经贻,池上凤毛归世掌。

平看阶玉映森森,墨浪毫光增炯晃。

君今新辟活秀园,水石安排最萧爽。

种竹应添一万竿,著手自成春盎盎。

兴来笔意纷淋漓,老去风情更骀荡。

却忆生平得意书,初本兰亭世无两。

此画此园俱千古,愿竹青苍高百丈。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名为《题羽可舍人竹册》。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一幅竹画的赞赏与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竹子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诗的开头,诗人以“诗人画竹绝苍莽”开篇,赞美画师技艺高超,仿佛将竹子的苍劲与生机跃然纸上。接着,“下笔便有千秋想”,表达了这幅画作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感和艺术价值。随后,诗人通过“频年泥爪半九州,雨叶风枝遍辽壤”的描述,展现了竹子遍布广阔地域的景象,寓意着生命力的旺盛与广泛。

接下来,“世人纷纷多耳食,玩好未必皆真赏”一句,诗人借以批评社会上对于艺术作品的肤浅理解和盲目追捧,强调真正的欣赏需要深入理解与感受。紧接着,“从来巧为拙者奴,安能敝帚千金享”则进一步指出,过于追求技巧而忽视作品内涵,是无法真正享受艺术之美的。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这幅竹画表示了珍视与期待:“此册幸共一经贻,池上凤毛归世掌。”他希望这幅画能够流传于世,成为珍贵的艺术瑰宝。接着,诗人描绘了竹子在画中的形象:“平看阶玉映森森,墨浪毫光增炯晃。”竹子在画中显得格外生动,墨色与光线交织,增添了画面的活力与美感。

最后,诗人展望未来:“君今新辟活秀园,水石安排最萧爽。种竹应添一万竿,著手自成春盎盎。”他想象着在新的园林中,竹子与自然景观和谐共生,生机勃勃,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同时,诗人也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得意之作,将其与这幅竹画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深情与自豪。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竹画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王范九孝廉《朗山遇狼图》

北风萧萧云莽莽,书生匹马慨以慷。

前尘旌旆走龙蛇,孤剑深山独来往。

平生忠信涉风波,旁若无人行且歌。

尔众眼中自幻耳,时平不信豺狼多。

世人好事爱谈虎,聊将所闻写阿堵。

狼乎果解避善人,野心应亦化鹿麌。

君不见,蜂虿逢人便欲戕,含沙射影有暗伤。

天地自大一身藐,安能处处周堤防。

形式: 古风

纪陈母易恭人孝行,即呈岱云太守

澄江孤月向人皎,回首瀛洲空浩渺。

青鸾无信紫云回,肠断故林共命鸟。

故林比翼方翱翔,病羽差池暗自伤。

但愿断凫能续胫,不辞剜肉为医疮。

精神一念通天地,许身乞代竟有替。

换骨能争药力灵,伤心忍看襟痕泪。

如此情深恨更深,绛河遥隔碧沉沉。

夜长不瞑鳏鱼目,调苦谁知别鹤音。

争传孝义动邻里,况复天高近尺咫。

夫妇之愚圣人知,煌煌凤诏双褒美。

再下除书未浃旬,从容便殿荷垂询。

为感新恩思旧事,幸留报国有孤身。

一麾径出都门去,回望故巢双宿处。

湘江水阔朔风寒,香草无人自归路。

螺川五月下车时,示我还家感事诗。

七载京华无恙在,依然相对旧丰仪。

一代人伦重冠冕,千秋史笔纲常辨。

他年勋业纪云台,更为词林添故典。

形式: 古风

辛婿秉衡自沈阳赴京兆试,诗以寄怀

万里秋风塞雁来,玉关路远紫骝开。

天涯心绪青云托,人事音书白发催。

未免有情儿女别,小相推让弟兄才。

会应快展摩天翼,盼得于飞衣锦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荆山同年《留别留耕书塾》韵

十年追逐别燕台,樽酒重论亦快哉。

鹤有旧阴期子和,燕知新厦为君来。

多情何止飞三匝,此意真堪读百回。

记取西窗泥雪印,他时留与话岑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