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陵送邹结先赴河南充判官

王事相逢少,云山奈别何。

芳年临水怨,瓜步上潮过。

客路方经楚,乡心共渡河。

凋残春草在,离乱故城多。

罢战逢时泰,轻徭伫俗和。

东西此分手,惆怅恨烟波。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翻译

公务繁忙,相见稀少,云山阻隔,离别更难
青春年华,对着流水,心中充满哀怨,瓜步渡口,潮水涌过
旅人行经楚地,思乡之情如过黄河
春天已逝,草木凋零,乱世之中,故乡城池满目疮痍
战事结束,时局安宁,期待轻徭薄赋,百姓安居乐业
在此东西分道,心中充满惆怅,只因烟波浩渺

注释

王事:公务。
相逢:相见。
云山:高山峻岭。
奈别何:难以分别。
芳年:青春。
临水:面对流水。
怨:哀怨。
瓜步:地名,今江苏六合。
客路:旅途。
方:正。
经:经过。
乡心:思乡之心。
共渡:共同度过。
凋残:凋零。
春草:春天的草木。
离乱:战乱。
故城:旧城。
罢战:战事停止。
泰:安宁。
轻徭:轻税。
伫:期待。
俗和:民俗和睦。
东西:东西方向。
分手:分别。
惆怅:忧郁。
恨:遗憾。
烟波:烟雾笼罩的水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毗陵送邹结先赴河南充判官》,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未来不确定命运的担忧。

首句“王事相逢少”暗示了在官方职务上的偶尔相遇,是一种无奈的分离。紧接着,“云山奈别何”则是用自然景物来比喻人生中的离合,表达了无法承受又一轮离别之痛。

“芳年临水怨”中,“芳年”指的是美好的时光,而“临水怨”则显示出对逝去岁月的无奈与怨恨。下句“瓜步上潮过”,通过瓜果成熟和潮汐交替,象征着时间流转,生命如同自然界中不断变化的事物,不可挽留。

接下来的“客路方经楚,乡心共渡河”则描绘了离别之痛,诗人在异乡的旅途中感受到了乡愁,同时也表达了对共同过往生活的怀念。

“凋残春草在,离乱故城多”通过凋零的春天草地和曾经繁华而今已破败不堪的旧城,传递出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情感,以及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

“罢战逢时泰,轻徭伫俗和”表达了在战争结束后偶然相遇时的平静心态,但这种平静只是表面,内心深处仍有不为人知的忧虑与不安。

最后,“东西此分手,惆怅恨烟波”则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之痛,以及对于未来不可预测的人生旅途所持有的无尽哀伤和愁绪。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

日望衡门处,心知汉水濆。

偶乘青雀舫,还在白鸥群。

间气生灵秀,先朝翼戴勋。

藏弓身已退,焚稿事难闻。

旧业成青草,全家寄白云。

松萝长稚子,风景逐新文。

山带寒城出,江依古岸分。

楚歌悲远客,羌笛怨孤军。

鼎罢调梅久,门看种药勤。

十年犹去国,黄叶又纷纷。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送严维赴河南充严中丞幕府

久别耶溪客,来乘使者轩。

用才荣入幕,扶病喜同樽。

山屐留何处,江帆去独翻。

暮情辞镜水,秋梦识云门。

莲府开花萼,桃园寄子孙。

何当举严助,遍沐汉朝恩。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送邵州判官往南

看君发原隰,驷牡志皇皇。

始罢沧江令,还随粉署郎。

海沂军未息,河兖岁仍荒。

征税人全少,榛芜虏近亡。

新知行宋远,相望隔淮长。

早晚裁书寄,银钩伫八行。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

浔阳数亩宅,归卧掩柴关。

谷口何人待,门前秋草闲。

忘机卖药罢,无语杖藜还。

旧笋成寒竹,空斋向暮山。

水流经舍下,云去到人间。

桂树花应发,因行寄一攀。

形式: 排律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