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

浔阳数亩宅,归卧掩柴关。

谷口何人待,门前秋草闲。

忘机卖药罢,无语杖藜还。

旧笋成寒竹,空斋向暮山。

水流经舍下,云去到人间。

桂树花应发,因行寄一攀。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翻译

在浔阳有一座小屋,我归隐其中,关闭柴门。
山谷口有谁在等待,门前的秋草静静地生长。
卖药的生活已经抛诸脑后,我默默无言地拄着藜杖回家。
昔日的新竹已长成冷清的竹林,空荡的书斋面对着傍晚的山峦。
溪水流过我的居所,白云飘向了人间。
我想那桂树上或许已经开花,借此机会寄去一份思念。

注释

浔阳:江边的浔阳城。
宅:住宅。
归卧:归隐躺下。
柴关:柴门。
谷口:山谷入口。
待:等待。
秋草闲:秋草无人打理,显得悠闲。
忘机:不计心机。
卖药罢:卖完药后。
杖藜:拄着藜杖。
还:返回。
旧笋:过去的嫩竹。
寒竹:老竹。
空斋:空荡的书斋。
暮山:傍晚的山。
经舍下:流经住所。
去到人间:飘向人间。
桂树花:桂花盛开。
攀:攀折。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享受和对远离尘世的向往。首句“浔阳数亩宅”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居所,是一处不大的庄院,而“归卧掩柴关”则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悠然自得,仿佛与世隔绝,只留下柴门关闭的声音。

接下来,“谷口何人待,门前秋草闲”进一步描绘了一种静谧无人的景象,门前长满了秋天的野草,没有人迹,显现出一种时间的停滞和空间的孤寂。诗人似乎已经忘记了世俗的纷扰,“忘机卖药罢”表明他已经放下过往的烦恼,而“无语杖藜还”则透露出一种淡然与世隔绝的心境。

“旧笋成寒竹,空斋向暮山”中的“旧笋成寒竹”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时间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而“空斋向暮山”则是诗人对心灵净土的一种向往。下句“水流经舍下,云去到人间”中的“水流”和“云去”都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不受尘世束缚的生活。

最后,“桂树花应发,因行寄一攀”中,桂花即将绽放,而诗人的“因行寄一攀”则是他对这份隐逸生活的一种情感寄托和表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状态。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送郑说之歙州谒薛侍郎

漂泊来千里,讴谣满百城。

汉家尊太守,鲁国重诸生。

俗变人难理,江传水至清。

船经危石住,路入乱山行。

老得沧州趣,春伤白首情。

尝闻马南郡,门下有康成。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送姚八之句容旧任便归江南

故人还水国,春色动离忧。

碧草千万里,沧江朝暮流。

桃花迷旧路,萍叶荡归舟。

远戍看京口,空城问石头。

折芳佳丽地,望月西南楼。

猿鸟共孤屿,烟波连数州。

谁家过楚老,何处恋江鸥。

尺素能相报,湖山若个忧。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送荀八过山阴旧县兼寄剡中诸官

访旧山阴县,扁舟到海涯。

故林嗟满岁,春草忆佳期。

晚景千峰乱,晴江一鸟迟。

桂香留客处,枫暗泊舟时。

旧石曹娥篆,空山夏禹祠。

剡溪多隐吏,君去道相思。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送徐大夫赴广州

上将坛场拜,南荒羽檄招。

远人来百越,元老事三朝。

雾绕龙山暗,山连象郡遥。

路分江淼淼,军动马萧萧。

画角知秋气,楼船逐暮潮。

当令输贡赋,不使外夷骄。

形式: 排律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