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谁起笛中哀。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

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凭陵急桨两相催。相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翻译

昨夜度过扬子江寻找住宿的地方时,远望中疑似来到秦淮河畔。明月夜里,谁在吹笛,笛声竟是这么悲哀?那富深情的高贵歌妓和侍女,竞相跟随过到江北来。
情爱,尚未成真而今又要分离了,好事难得如愿啊!驾船人要急于开船,催促歌妓与侍女回江南去,他们不得不分离。我预计她们回去以后的心情,也当同我的心情一样悲伤。

注释

渡江:渡过扬子江。
秦淮:秦淮河。
传说秦始皇南巡会稽时,为疏导淮水而掘,故名。
发源于江苏省溧水县东北,流向西北,横贯南京市,流入扬子江。
王谢女:这里指高贵之歌妓与侍女。
王、谢,六朝两个大家族。
凭陵:逼迫,依势而凌人,指情势不允许。
急桨:快速开船。
催:催促。
伊: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临江仙》,描绘了一幅夜晚泛舟秦淮河的情景。首句“昨夜渡江何处宿”以疑问开启,引发读者对主人公昨晚行踪的好奇。接着,“望中疑是秦淮”描绘了他在月光下辨认出似曾相识的秦淮河景色,营造出一种迷茫而怀旧的情绪。

“月明谁起笛中哀”通过笛声的凄凉,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可能与离别或思念有关。接下来,“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引入了美丽的女子形象,似乎在想象中陪伴他,增加了情感的复杂性。

“云雨未成还又散”暗指未能实现的情感愿望,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感慨。最后一句“想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诗人设想女子离去后的心情,与自己此刻的心境相呼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展现出诗人深深的感伤和共鸣。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秦淮夜色为背景,通过描绘人物的活动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叹。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定风波

莫怪鸳鸯绣带长,腰轻不胜舞衣裳。薄幸只贪游冶去,何处,垂杨系马恣轻狂。

花谢絮飞春又尽,堪恨。断弦尘管伴啼妆。不信归来但自看,怕见,为郎憔悴却羞郎。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菩萨蛮

娟娟侵鬓妆痕浅。双颦相媚弯如剪。一瞬百般宜。

无论笑与啼。酒阑思翠被。特故腾腾地。

生怕促归轮。微波先泥人。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咏足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

玉镮坠耳黄金饰。轻衫罩体香罗碧,缓步困春醪。

春融脸上桃。花钿从委地。谁与郎为意。

长爱月华清。此时憎月明。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