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客歌东庐至邀南沙

今夕中秋月有华,古奇石下有幽花。

惠山泉水荆溪茶,酒名且出仙坛麻。

客皆能赋无喧哗。

南沙未来东庐去,抗手掉头不肯住。

兴在王猷放舟处,雪月皆堪入诗句。

东庐去后南沙来,草堂独对秋星开。

晚云冉冉生苍苔,我行中庭往复回。

鹤声报客慰我怀,海月东生酒在杯。

亦有澜庵在我斋,今夕不乐何为哉。

我题诗,如作史。

明日挥毫二三纸,东报东庐公,南报南沙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中秋客歌东庐至邀南沙》是明代诗人邵宝所作,描绘了中秋佳节时分,诗人与友人在东庐相聚,随后邀请南沙一同欢聚的情景。

诗中以中秋月圆之夜为背景,通过“今夕中秋月有华”一句,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接着,“古奇石下有幽花”描绘了自然美景,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动性。惠山泉水、荆溪茶、仙坛麻酒等元素的融入,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体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客皆能赋无喧哗”,展现了聚会中的和谐与高雅,宾客们或赋诗或品茗,没有世俗的喧嚣,只有文思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接下来的“南沙未来东庐去,抗手掉头不肯住”,则表达了对南沙的期待和对相聚时光的珍惜。

“兴在王猷放舟处,雪月皆堪入诗句”,借用了王猷放舟的故事,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享受自然美景、创作佳句的愿望。随后的“东庐去后南沙来,草堂独对秋星开”,描绘了聚会后的场景,南沙的到来使得草堂更加热闹,秋夜星空下的对话充满了诗意。

“晚云冉冉生苍苔,我行中庭往复回”,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漫步庭院的悠闲与自在。最后,“鹤声报客慰我怀,海月东生酒在杯”,以鹤声和海月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聚会的欢乐气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不仅展现了中秋佳节的美好景象,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谊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韵律,邵宝成功地将自然之美、人文之趣与个人情感融合在一起,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天趣园十景歌

石壁巉岩天斲成,一屏万古长青青。

萧园卜邻得正直,谁谓与立天无情。

磐石坦然在平地,四望烟霞以为际。

数人共坐尚有馀,下布莓苔作文罽。

原泉混混何处来,白虹委地声鸣雷。

水哉有本故如是,清泠未受人间埃。

曲水流随石渠曲,曲曲春风动新渌,觞泛兰亭客如玉。

方池水亦潴为方,汪洋数顷涵天光。

昔人曾赋半亩塘,今也有客歌沧浪。

水碓有机非作巧,终古周旋曾未了。

寻常成物不言劳,更复何心较多少。

钓矶垂钓者何人,千秋再睹磻溪春。

水清见石鱼可数,旁有閒地堪经纶。

丹穴于今亦何有,有窟如屋大于斗。

垆鼎已亡存杵臼,应是山灵为诃守。

漱清轩外水涟漪,仰高亭前山崛奇。

丹青尽物不尽意,意在地官南望时。

形式: 古风

蓉溪书屋歌

绵州城东结书屋,秋晚芙蓉花簇簇。

主人他日一归来,手检牙签三万轴。

花谢花开清梦遥,主人执法立中朝。

门前不植渊明柳,观里曾歌禹锡桃。

主人怀思客赋诗,此是诸郎擢第时。

西曹法吏春秋笔,东阁儒臣雅颂词。

君不见剑阁巉岩去天近,左右峰峦相控引,回首蓉溪云隐隐。

形式: 古风

松棚歌奉次涯翁先生

涯翁壮游尽南东,品题到处皆留踪。

老閒逸事情亦钟,笔底云气成巃嵷。

乾坤奇观此卷中,有歌落落称棚松。

眼前烟雾如郁葱,野无夏屋胡为幪。

胡不梁柱明光宫,君子若人能固穷。

周旋地占五十弓,脱去尘土将腾空。

上辞鹳鹤下蛇虫,天留奇崛当严冬。

实看纠结虚玲珑,蟠根定与东海通。

不然何以游群龙,在渊在陆天机同。

多言莫如图画工,神品妙得吟哦功。

使君骢马缨垂红,偶入野寺披蒙茸。

閒将手剔古苔封,行遍天涯亡是公。

几回世上儿成翁,青云后拥风前冲。

工师过眼徒憧憧,岂复斤斧遭樵童。

松兮如鸟已出笼,时来贵客僧鸣钟。

寻常曲直嗟麻蓬,谁将此物惊盲聋。

涯翁诗成五色虹,突然平地起危峰。

南来吏牍兼诗筒,知音千里如相逢,雅哉淇澳非卫风。

形式: 古风

水北山庄图歌

近来善学孟端画,眼中吾许张临湘。

临湘病后作此幅,树色惨淡山苍苍。

水北山人好事者,要我题诗惠泉下。

秋林逝矣不可招,临湘临湘亦其亚。

菊有黄华夜榻深,长吟偶坐吾玉林。

樽前击节与未已,谁能和以无弦琴。

听松庵里庐山壁,少日相看眼双碧。

酒酣且作山人歌,莫向山僧问畴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