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司训迁观城掌教临别投赠

教分象邑已前闻,再总观城道益尊。

溟海南游方住楫,岱宗东望又梯云。

欲留春意归墙屏,合养桐材惜寸分。

榱桷栋梁皆入用,吴兴千古复谁论。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越为陈司训迁任观城掌教时所作的赠别之作。诗中表达了对陈司训才华与品德的高度赞扬,以及对其即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首联“教分象邑已前闻,再总观城道益尊”点出陈司训在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其再次担任观城掌教职务时的崇高地位。象邑,古代指教育之地,此处借指陈司训的教育贡献。再总观城,即再次执掌观城的教育大权,显示出其受人尊敬的程度。

颔联“溟海南游方住楫,岱宗东望又梯云”描绘了陈司训在教育之路上的不懈追求和远大志向。溟海,指广阔的海洋,象征着无尽的探索与追求;岱宗,即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象征着崇高的理想与目标。住楫与梯云,分别比喻陈司训在教育事业中的暂时停留与继续攀登,展现了他不断进取的精神。

颈联“欲留春意归墙屏,合养桐材惜寸分”表达了诗人希望陈司训能将教育的热情与活力带回到观城,如同春日的生机勃勃。同时,也体现了对陈司训个人才能的珍视,希望他能充分利用每一寸光阴,培养更多的人才。

尾联“榱桷栋梁皆入用,吴兴千古复谁论”是对陈司训教育成果的肯定,认为他的教育贡献如同建筑中的椽木、柱子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吴兴,这里借指观城,意味着陈司训的教育影响深远,将被后世铭记。同时,也暗含了对陈司训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推崇,认为其影响将超越时间的限制,成为永恒的典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对陈司训教育成就的赞赏与敬佩,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教育前景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572)

区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冬日观庭卉有怀

目前风景自无涯,南陌东城路若赊。

枸杞悬泉甘菊实,酴醾穿土瑞香花。

布裘禦腊酒为佐,蓬屋当风竹莫遮。

松菊道人多逸兴,芒鞋今日又谁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厓山吊古和寄同年西樵方阁老(其一)

中原掎角鹿难寻,回首虞渊日已沉。

百战舟师还海外,几人忠节付碑阴。

庙遗赤舄思前古,松偃苍龙郁旧岑。

行望不知形迹胜,悲风随处起哀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厓山吊古和寄同年西樵方阁老(其二)

宋祚逢厓不忍寻,乾坤无语坐湮沉。

岂知末运穷千战,独恨微阳亢六阴。

怒气乘潮翻海岳,悲歌和泪洒山岑。

笔端有眼兴亡见,付与樵童牧竖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留别高春元

宾馆无鱼愧作东,诸孙蒙甚极劳公。

试看小草多生意,更羡长松解敛容。

再岁生徒非远别,趁时文字且专工。

灵山北望无多路,相见何时豁两瞳。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