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公洞

耽耽石洞天开镌,岑公之隐来何年。

一朝仙去名晦然,商人受香忘所传。

舟抑不进方省愆,奉香入洞舟乃前。

灵踪自此人拳拳,至今乾溢皆致虔。

恍忽应祷殊无偏,我来敬谒岁欲迁。

舣泊沙碛登舁肩,蹴踏锦石行江壖。

洞门屣步侵云烟,瞻望塑像钦华颠。

挺之作记誇唐贤,勒珉虽昏辞尚全。

却恨戾止非炎天,不见百尺悬飞泉。

唯有岩窦声涓涓,顷之自可遗尘缘。

况乃投隙图留连,嗟予远宦方拘挛。

搜奇寻胜姑勉旃,此日得此澄心渊。

安能摆脱追神仙,临崖浪笔书长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岑公洞的探访与感悟。诗人韦骧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这一神秘洞穴的探索过程和内心感受。

诗中首先描述了洞穴的自然景观:“耽耽石洞天开镌”,石洞深邃,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接着,“岑公之隐来何年”引出对历史人物岑公的遐想,他在此隐居,时间久远,如今已无从考证其确切年代。

诗人通过“一朝仙去名晦然”表达了对岑公离去后,其事迹逐渐被遗忘的感慨。然而,商人仍会前来供奉香火,这表明岑公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诗人自己也深受触动,决定亲自前往探秘,以表达敬意。

在进入洞穴的过程中,诗人经历了“舟抑不进方省愆,奉香入洞舟乃前”的心理变化,从犹豫到坚定,最终得以深入洞内。洞内的景象让诗人感到“灵踪自此人拳拳”,即对岑公的怀念之情更加深厚。

“至今乾溢皆致虔”则强调了人们对岑公的崇拜与敬仰,无论时间如何变迁,人们都会带着虔诚之心前来祭拜。诗人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尽管“却恨戾止非炎天,不见百尺悬飞泉”,遗憾未能在炎热的夏季见到瀑布的壮观景象,但洞内潺潺的水声已经让他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官场束缚,但仍然渴望追寻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越,通过这次探访,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澄澈。诗人在洞口挥毫,写下了一篇长篇大作,以此纪念这次难忘的经历。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岑公洞的自然美景,更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追咏西园海棠

西园正月月欲残,海棠一株花正繁。

滂葩滟滟斗朝日,露洗蜀锦红光寒。

回环桃李竞无色,卓尔独秀当朱栏。

两春行役不及见,今日偶幸官身閒。

拟开金樽恣欢赏,酬酢宿恨开衰颜。

无何职事忽牵制,遽戒舟楫乘波澜。

却嗟逐物犹带芥,未免回首兴长叹。

悠悠清夜入寤寐,往往蝶梦曾飞还。

归来绿叶空满枝,正与老态相追攀。

须知乐事少如欲,谁谓天意于人悭。

形式: 古风

杨内翰读书堂

无为山色参天碧,翰林旧隐多遗迹。

跨鹤凌风去几年,独有文章光翕赩。

构堂续志广所存,善矣鸰原足馀力。

清白永随风月久,形容杳与尘埃隔。

伊尔歘忆四纪前,曾蹑云梯附鹏翼。

此堂坐想不获登,谩寄长言勒岩石。

形式: 古风

八月十八日观潮

浙湍浩溔连溟渤,宵昼潮头卷沙出。

中秋三日日欲西,一岁之潮盛今日。

雪山横亘截江来,巨浪翻空生倏忽。

吴儿当此誇善泅,执炬扬旗徐出没。

旁观奚止动精爽,壮士为之犹股慄。

由来习俗竞兹辰,士女欣然勇相率。

纷纷毕集绕长堤,翠盖成阴何栉密。

邦侯乐众为开筵,歌管凌虚遏云物。

玉堂钜公临右席,宾主交辉映簪绂。

注目应同济川念,赏心仍寓和民术。

区区下客久不逢,二纪光阴容易失。

幸陪高会还旧观,聊解叹嗟挥老笔。

形式: 古风

谗龙

退之昔日谗风伯,今日吾友谗应龙。

应龙闻之两耳卓,急卷海水飞长空。

阴云曀曀为后先,变化赫日成昏曚。

田间槁穗有生意,虢子属纩卢医逢。

望霓万口动一喜,往往备赛求豜豵。

顷之气象复舒霁,飘洒尚不遭溟濛。

龙乎奚尔不努力,遽若有禀还收踪。

天岂虐斯民,不欲为年丰。

林林未必皆咎戾,必有任责当其凶。

蕲君勿龙谗,谗龙非无从。

旱乾水溢各有召,应答不谬如洪钟。

昭昭之鉴明且威,讵敢旷久而忘功。

一欲窃弄权,霶霈私群农。

震怒起旋踵,菹醢灾谁躬。

慎无凝土像夭矫,昼夜狂舞青衣童。

精诚修警感毕听,朝暮膏泽盈寰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