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君十绝(其一)

皂盖朱轓练水滨,春生秋杀总精神。

须知爱士何曾泛,屈指应无第二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黑色车篷的官车行驶在河边,春天生机勃勃,秋天肃杀,都充满活力。
要知道,爱护贤士的行为何曾有过遗漏,屈指数来,可能再没有第二个人了。

注释

皂盖:黑色的车篷,古代官员乘坐的车辆装饰。
朱轓:红色的车轼,古代官车的标志。
练水滨:清澈的河边,形容环境清幽。
春生秋杀:春天万物生长,秋天万物凋零,象征着生命的轮回。
爱士:爱护贤士。
泛:遗漏,忽略。
屈指:扳着手指计算,表示数量少。
第二人:第二个同样的人。

鉴赏

诗中“皂盖朱轓练水滨,春生秋杀总精神”两句,以鲜明的笔触描绘出自然景象的变化,既表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生命力,也隐含着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消长的感慨。"皂盖"指的是洁白如雪的山峰,"朱轓"则是红色的车轮,这两词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机。而“春生秋杀”则点出了生命的周期性,从而引发了对精神永恒性的思考。

接着,“须知爱士何曾泛,屈指应无第二人”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友情或某种理想追求的深切情感。“须知爱士”表达了一种珍视和推崇,对于那些值得尊敬的人物或事物给予高度评价。"何曾泛"意味着罕见或难以寻觅,这里的“泛”字用得极妙,既可理解为难求,又有泛指众多的含义,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种理想人物或境界的渴望和探索。“屈指应无第二人”则强调了这样的人物或事物在诗人心中的独一无二的地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追求精神永恒性的美学追求。

收录诗词(289)

汪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字:叔耕
  • 号:柳塘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55~1227

相关古诗词

送赵君十绝(其四)

归去苕溪理钓蓬,风清月白水精宫。

青莲居士争闲得,时答天书一两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送赵君十绝(其八)

有客胸藏太息书,萧萧白发不堪梳。

君王若问江东士,莫只相怜诵子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送赵君十绝(其二)

醉把金鞭度绿杨,军民夹道笛声长。

红旗千面诗千首,半杂风云入建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送赵君十绝(其五)

风雨黄昏自掩扉,灯前时复一歔欷。

儿曹相问缘何事,为道君侯早晚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