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泛舟

强扶衰病牵淮舸,尚怯春风溯午潮。

花与新吾如有意,山于何处不相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翻译

尽管身体衰弱,我还是艰难地支撑着自己,乘船沿着淮河逆流而上,面对春潮仍感到害怕。
花儿仿佛对我有所期待,无论走到哪里,山峦都向我展现出它们的魅力。

注释

衰病:身体衰弱,疾病缠身。
淮舸:淮河上的船只。
春风溯午潮:春天的潮水,逆流而上的意思。
如有意:好像有意为之,仿佛有情。
何处不相招:无论在何处都会吸引我。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反映了他在春天乘船游览秦淮河(即今天的南京段落)的景象和心情。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首句“强扶衰病牵淮舸”,描绘了诗人在春日微风之中,虽然身体有病,但仍然坚持要乘船出游,牵引着那条停靠在淮河边的小船。这里的“衰病”表现了王安石当时的身体状况,并通过这种细节增添了一种无奈与坚韧。

第二句“尚怯春风溯午潮”,则写出了诗人对春天微弱之风的担忧,以及顺着午后回潮所带来的担心。这里的“怯”字表现了诗人的谨慎和细腻,通过这种担心反映出他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

第三句“花与新吾如有意”,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之间似乎存在默契的感觉。“花与新吾”指的是春天里开放的鲜花与诗人的精神状态相呼应,好像它们之间有着某种共同的意图或是情感。

末句“山于何处不相招”,则是对前述意境的升华。这里的“山”不仅仅是自然景观,而是一种永恒不变的象征。在诗人看来,无论身在何处,山总是能与他心灵相呼应的地方,这种感觉超越了空间的限制。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秦淮河畔风光的描绘,以及诗人自身身体状态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耿天骘许浪山千叶梅见寄

闻有名花即谩栽,慇勤准拟故人来。

故人岁岁相逢晚,知复同看几度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封舒国公三首(其三)

开国桐乡已白头,国人谁复记前游。

故情但有吴塘水,转入东江向我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封舒国公三首(其二)

桐乡山远复川长,紫翠连城碧满隍。

今日桐乡谁爱我,当时我自爱桐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封舒国公三首(其一)

陈迹难寻天柱源,疏封投老误明恩。

国人欲识公归处,杨柳萧萧白下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