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刘居士环翠庵

平生不识刘居士,想见茅庵枯瘁姿。

百八珠轮红玛瑙,万千峰绕碧琉璃。

笑人经卷钻故纸,彼世金珠似笊篱。

折脚铛中谁共过,小庞真是出家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刘居士及其环翠庵的想象与感慨。诗人并未直接描述环翠庵的外在景致,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象征与对比,展现了庵内环境的清幽与主人精神世界的独特。

首先,“平生不识刘居士,想见茅庵枯瘁姿”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刘居士及其庵所处环境的向往与好奇。这里“枯瘁姿”并非指庵的破败,而是以枯木喻静谧,暗示庵内环境的清寂与自然的和谐。

接着,“百八珠轮红玛瑙,万千峰绕碧琉璃”描绘了庵内或周边的装饰与景观。百八珠轮可能是指佛事中的念珠,红玛瑙则增添了一抹鲜艳与庄严,而万千峰绕碧琉璃则可能是对周围山峦或水体的生动描绘,碧琉璃象征着清澈与生机,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笑人经卷钻故纸,彼世金珠似笊篱”这两句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将刘居士的生活态度与世俗的追求进行了对比。经卷与故纸代表了深邃的学问与历史的积累,而金珠与笊篱则分别象征着物质的财富与生活的实用工具,通过对比强调了刘居士对精神世界和内在价值的重视,而非外在物质的追求。

最后,“折脚铛中谁共过,小庞真是出家儿”两句,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进一步展示了刘居士的生活状态。折脚铛可能是指锅具的损坏,暗示生活简朴,而“谁共过”则表达了孤独与自省的意味。小庞作为出家人的形象,不仅呼应了题目中的“居士”,也强化了其遁世与修行的形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对比手法,不仅展现了环翠庵的清幽与刘居士的精神世界,也传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赞美与向往。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次韵思禹兄见怀

刺桐花映野蔷薇,湘水侵门过客稀。

此日音书经岁隔,何时麈尾对君挥。

楼高三楚天空阔,夜久千岩月正晖。

我托丛林如越鸟,南枝虽稳亦思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思禹题方竹

不改平生岁寒操,近来随世解方圆。

知君出异惊群听,显我寻常是一偏。

但见苍官遭宠锡,那知青士亦超迁。

水花院落春风晚,庭种连蕉怪石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蜀道人明禅过余甚勤久而出东山高弟两勤送行语句戏作此塞其见即之意

众中闻语识巴音,京洛沅湘久访寻。

张口茹拳君聚落,垂膺拭涕我山林。

碧岩花堕鸟飞去,蒲坐叶飘针正纴。

袖里两勤太饶舌,丈夫声价老婆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珠上人重修五宗语要

五宗抄语挟风雷,佛日将倾赖取回。

薝卜花香已零落,旃檀塔坐更尘埃。

钝根厌看摩挲去,妙手端能拂拭开。

当有异人来荷法,丛林因子见奇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