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人明禅过余甚勤久而出东山高弟两勤送行语句戏作此塞其见即之意

众中闻语识巴音,京洛沅湘久访寻。

张口茹拳君聚落,垂膺拭涕我山林。

碧岩花堕鸟飞去,蒲坐叶飘针正纴。

袖里两勤太饶舌,丈夫声价老婆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与蜀道人明禅的深厚情谊以及离别时的复杂情感。首联“众中闻语识巴音,京洛沅湘久访寻”表达了在众多人群中初次听到巴音的声音便能辨识,而后在京城、洛阳、沅水、湘江等地长久地寻找他,体现了对明禅的深切关注和渴望相见的心情。

颔联“张口茹拳君聚落,垂膺拭涕我山林”运用对比手法,描述了两人不同的生活状态。明禅在世俗的聚落中生活,而诗人自己则在山林中隐居,各自面对着生活的艰辛与挑战,通过“张口茹拳”和“垂膺拭涕”的形象描绘,展现了他们各自内心的苦楚与坚韧。

颈联“碧岩花堕鸟飞去,蒲坐叶飘针正纴”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碧绿的岩石上花朵飘落,鸟儿飞向远方,蒲草的叶子随风飘动,而针黹(缝纫)的场景则暗示了生活的琐碎与日常。这一联通过自然与生活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平凡。

尾联“袖里两勤太饶舌,丈夫声价老婆心”以幽默的方式收尾,表达了对明禅频繁来访的戏谑,同时也流露出对明禅的感激之情。这里的“丈夫声价”可能是指明禅在佛法或世间的名声与地位,“老婆心”则是对明禅如同妻子般细腻关怀的比喻,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相互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与明禅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也通过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反映了人生的百态与哲思。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送珠上人重修五宗语要

五宗抄语挟风雷,佛日将倾赖取回。

薝卜花香已零落,旃檀塔坐更尘埃。

钝根厌看摩挲去,妙手端能拂拭开。

当有异人来荷法,丛林因子见奇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光上人送墨梅来求诗还乡

南岳有云留不住,东归结伴过湘湄。

解将疏影横斜句,不换垂珠的皪诗。

癯甚鸢肩寒入画,清哉鹤骨老难医。

定知入岭风烟暮,正及追胥馈岁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琼大师归禅寂

近闻禅寂似丛林,总众能为世所钦。

百巧难磨真实行,两涂不改岁寒心。

衣今椹色如栗色,语未吴音变楚音。

盛夏入城缘厎事,扁舟湘水独相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赠道法师

道公胆大过身躯,敢逆龙鳞上谏书。

独欲袒肩担佛法,故甘引颈受诛锄。

三年窜逐心无愧,万里归来貌不枯。

他日教门纲纪者,近闻靴笏趁朝趋。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