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郎上直闻春漏

地即尚书省,人惟鸳鹭行。

审时传玉漏,直夜递星郎。

历历闻仙署,泠泠出建章。

自空来断续,随月散凄锵。

物静知声远,寒轻觉夜长。

听馀残月落,曙色满东方。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这里便是尚书省府衙门庭,众臣如同鸳鸯白鹭列队行。
审时度势传递着宫中更漏声,值夜官员接连不断地忙碌情景。
清晰可闻仙界官署的声响,清冷中传出建章宫的乐章。
声音从空中时断时续传来,伴随月光散落凄凉而响亮。
万籁俱寂中方知声音传播之远,微寒中感觉夜晚格外漫长。
听完这乐声直到残月西沉落,晨光已铺满了整个东方。

注释

地:指地点,此指尚书省。
尚书省:古代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之一,负责国家政令的执行。
人:指尚书省中的官员。
鸳鹭行:比喻朝臣们衣饰华丽、行列整齐,如鸳鸯、鹭鸟般优雅。
审时:观察时间,按时。
玉漏:古代计时器,通常指漏壶,用以滴水计时。
直夜:值班之夜。
星郎:古代对值班官员的美称,此处特指夜间值宿的官员。
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
仙署:指天上的官署,比喻高雅的宫殿或官府。
泠泠: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建章:建章宫,汉代著名宫殿,这里泛指皇宫。
自空:从天空中。
断续:时有时无,不连贯。
随月:伴随着月光。
凄锵:声音既凄凉又响亮。
物静:万物寂静。
声远:声音传播得远。
寒轻:轻微的寒意。
夜长:夜晚显得漫长。
听馀:听完之后。
残月落:月亮即将消失,表示深夜或黎明前。
曙色:拂晓时的天色,黎明的光线。
满东方:遍布东方的天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尚书郎在夜晚听闻春漏的声音,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邃的意境。

“地即尚书省,人惟鸳鹭行。”开篇便以尚书省为背景,人们在这里行走,其间鸳鹭穿梭,营造出一种既庄严又生动的景象。

“审时传玉漏,直夜递星郎。”诗人细致地观察着时间流逝,通过玉漏计时,这个过程延绵至深夜,每一次星辰的变换都伴随着尚书郎的巡视。

“历历闻仙署,泠泠出建章。”这里的“仙署”可能指代某种神秘或美好的官署,而“建章”则是文书的名称,这两者的结合让人联想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官方文献。

“自空来断续,随月散凄锵。”诗人的心境似乎随着夜晚的寂静和月光的流转而起伏,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哀愁和淡淡的忧伤。

“物静知声远,寒轻觉夜长。”在万籁无声中,诗人感受到声音的遥远,而这种清冷的夜晚让时间仿佛变得更为漫长。

“听馀残月落,曙色满东方。”诗篇以此句收尾,通过对残月和曙光变化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日出而作、夜宿而息自然规律的赞美,同时也隐含着对新生事物的期待。

整首诗运用了许多典故,如“玉漏”、“星郎”等,这些元素增加了诗歌的丰富性和历史感。同时,通过对时间流逝、月光变化以及自然界声音的细腻描写,诗人巧妙地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世界融合为一体,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而又不失沉稳的艺术境界。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府试古镜

旧是秦时镜,今来古匣中。

龙盘初挂月,凤舞欲生风。

石黛曾留殿,朱光适在宫。

应祥知道泰,监物觉神通。

肝胆诚难隐,妍媸信易穷。

幸居君子室,长愿免尘蒙。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河鲤登龙门

年久还求变,今来有所从。

得名当是鲤,无点可成龙。

备历艰难遍,因期造化容。

泥沙宁不阻,钓饵莫相逢。

击浪因成势,纤鳞莫继踪。

若令摇尾去,雨露此时浓。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空水共澄鲜

悠然四望通,渺渺水无穷。

海鹤飞天际,烟林出镜中。

云消澄遍碧,霞起澹微红。

落日浮光满,遥山翠色同。

樵声喧竹屿,棹唱入莲丛。

远客舟中兴,烦襟暂一空。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郊坛听雅乐

泰坛恭祀事,彩仗下寒坰。

展礼陈嘉乐,斋心动众灵。

韵长飘更远,曲度静宜听。

泛响何清越,随风散杳冥。

彻悬和气聚,旋退晓山青。

本自钧天降,还疑列洞庭。

形式: 排律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