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徐仲常朝奉挽诗一首》由宋代诗人刘一止所作,通过对逝者徐仲常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其生前的高尚品德与卓越政绩。
首句“岂弟临民契昔贤”,赞美徐仲常以和乐的态度治理民众,效仿古代贤者的德行,体现出他为官的仁慈与智慧。接着,“政成终自弛蒲鞭”一句,描述了他处理政务时的温和与公正,即使在严苛的法律面前也能保持仁慈之心,不滥用权力。
“暮年三径师元亮,故国扁舟老计然”两句,运用典故,将徐仲常晚年归隐的情景与陶渊明(字元亮)以及范蠡(字计然)相联系,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通过“北陌东阡遗杖履,后冈前道锁风烟”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画面,进一步凸显了徐仲常晚年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最后,“郎君秀美如圭璧,会有恩光贲下泉”两句,赞美徐仲常的儿子(郎君)不仅外貌俊美,更继承了父亲的美德,如同珍贵的玉器一般。同时,诗人也寄希望于未来,相信徐仲常的恩泽与光辉会永远流传,甚至影响到他的后代。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深情地表达了对徐仲常高尚人格与卓越政绩的敬仰,以及对其身后子嗣的美好祝愿,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政治人物的追求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