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绩溪视事三日出城南谒二祠游石照偶成四小诗呈诸同官.石照二首(其一)

行尽清溪到碧峰,阴崖翠壁画杉松。

故留石照邀行客,上彻青山最后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翻译

沿着清澈的小溪走到了青翠的山峰,
山崖阴暗处有翠绿的壁画描绘着杉松。

注释

行:行尽。
清溪:清澈的小溪。
碧峰:青翠的山峰。
阴崖:山崖的阴暗面。
翠壁画:翠绿的壁画。
杉松:杉树和松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初到绩溪视事三日出城南谒二祠游石照偶成四小诗呈诸同官·石照二首(其一)》。诗人描绘了行走于清溪边,到达碧峰山脚下的景象。阴暗的崖壁上,翠绿的苔藓如同壁画般生动,描绘着杉松的挺拔姿态。石照,可能是山中的一块奇特石头或一处清澈的水潭,诗人特意留下它,仿佛邀请过往的行人稍作停留,欣赏这青山之中的美景。最后一句“上彻青山最后重”,表达了石照与青山相映成趣,仿佛是青山的延伸,给人以深远而厚重的感觉。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出诗人对山水的喜爱和对同僚的邀请之情,体现了宋诗清新自然的特点。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初春游李太尉宅东池

蓬岛灵仙宅,星河帝女家。

波光泛金翠,楼影动云霞。

清浅游鱼过,参差垂柳斜。

移舟更寻胜,远见小桃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初闻得校书郎示同官三绝(其一)

读书犹记少年狂,万卷纵横晒腹囊。

奔走半生头欲白,今年始得校书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初筑南斋

我老不自量,筑室盈百间。

旧屋收半料,新材伐他山。

盎中粟将尽,橐中金亦殚。

凉风八月高,扶架起南边。

首成遗老斋,愿与客周旋。

古桧长百尺,翠竹森千竿。

隔城过清颍,有井皆甘泉。

平生隐居念,眷眷在山川。

谁言白发年,有作竟不然。

我本师瞿昙,所遇无不安。

诸子知我怀,勉更求榱椽。

堂成铺莞簟,无梦但安眠。

形式: 古风

利路提刑亡伯郎中挽词二首(其一)

好学先乡党,登科复妙年。

谁为耆旧传,最处缙绅先。

沦谢今亡矣,风流孰继焉。

魂归食里社,世世仰仁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