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涂恭甫奉其母夫人谢氏还山为赋挽诗一章以送之

族姓源江左,来归禹外家。

懿文吟柳絮,淑质咏桃华。

兰室双芽秀,萱堂只影斜。

他年修郡志,遗范照三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家族源自江南,来到大禹的故乡。
美德如柳絮飘扬,纯洁品质如桃花绽放。
兰花之室两朵芽儿竞艳,母亲居室只有孤单的身影。
将来修撰地方志,高尚典范光照三巴之地。

注释

族姓:家族姓氏。
江左:江南地区。
禹外家:大禹的故乡。
懿文:美德文章。
柳絮:比喻美德或才情。
淑质:纯洁的品质。
桃华:桃花,象征美好。
兰室:兰花之室,比喻高雅的居所。
双芽秀:两朵芽儿竞相秀丽。
萱堂:母亲居室,古称萱堂。
只影斜:孤单身影。
他年:将来。
修郡志:编纂地方志。
遗范:遗留的典范。
三巴:古代巴郡的泛称,今重庆一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度正为他的朋友涂恭甫的母亲谢氏还山所作的挽诗。诗中表达了对涂家源流的追溯,提及他们家族来自江南,暗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赞美了谢氏的才情,用“懿文”形容她如柳絮般文雅,“淑质”比作她如桃华般纯洁。接着,诗人描绘了家中兰花盛开和萱草独秀的画面,象征着家庭的温馨与宁静,而“萱堂只影斜”则寓含了谢氏孤独的身影,暗示了她的离世。

最后,诗人许诺将来修撰地方志时,会将谢氏的美德作为典范,光照三巴之地,表达了对故人的敬仰和对后世的期许。整体上,这是一首深情缅怀和尊崇母亲的挽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收录诗词(153)

度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临川吴子达以揲蓍游成都访余寺中见堂上晦翁像作而曰向亦尝得见之且见问蜀之易学子云以来代有其人近世何如某叹其用意精切拳拳如此因为出数语以勉之

千古羲皇一片心,何人此地口微吟。

凿开未济言无几,说破先几义极深。

此事旧传师友记,斯文今见火珠林。

成都自昔多真隐,著眼稠人更访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临邛计次魏自言六世祖破荒先生晚居景陵因葬焉后世子孙岁时不能拜扫日负樵牧不禁之忧慨然欲往携其所藏遗书一卷求书纸尾且云是行并之武昌省运使表兄迤逦观光上国用正岩字韵赋诗一章以言志正亦用岩字韵为赋三章以勉之云(其三)

不及抠衣拜紫岩,尚能什袭宝书函。

扫除荆棘扶初日,投畀烟岚困老谗。

四海时无伸国论,百年人自仰台衔。

南轩衣钵今何似,见说诸孙也不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临邛计次魏自言六世祖破荒先生晚居景陵因葬焉后世子孙岁时不能拜扫日负樵牧不禁之忧慨然欲往携其所藏遗书一卷求书纸尾且云是行并之武昌省运使表兄迤逦观光上国用正岩字韵赋诗一章以言志正亦用岩字韵为赋三章以勉之云(其二)

涵养工夫自野岩,淹该万卷一空函。

何须识者方能识,自是谗人不敢谗。

骐骥栖栖垂皂枥,驽骀扰扰被金衔。

不妨希价咸阳市,未必人人眼目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临邛计次魏自言六世祖破荒先生晚居景陵因葬焉后世子孙岁时不能拜扫日负樵牧不禁之忧慨然欲往携其所藏遗书一卷求书纸尾且云是行并之武昌省运使表兄迤逦观光上国用正岩字韵赋诗一章以言志正亦用岩字韵为赋三章以勉之云(其一)

如何袖手伏山岩,顷刻犹能草百函。

胸次宏规标众正,笔端劲气磔群谗。

行看云汉翻鸿羽,更喜秋风送马衔。

南国诸公共推毂,从今不复厌卑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