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邛计次魏自言六世祖破荒先生晚居景陵因葬焉后世子孙岁时不能拜扫日负樵牧不禁之忧慨然欲往携其所藏遗书一卷求书纸尾且云是行并之武昌省运使表兄迤逦观光上国用正岩字韵赋诗一章以言志正亦用岩字韵为赋三章以勉之云(其三)

不及抠衣拜紫岩,尚能什袭宝书函。

扫除荆棘扶初日,投畀烟岚困老谗。

四海时无伸国论,百年人自仰台衔。

南轩衣钵今何似,见说诸孙也不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翻译

无法亲自前往紫岩拜谒,但仍珍藏多层包裹的宝贵书籍。
清扫荆棘,迎接新生,即使在困境中也要抵抗老奸的诽谤。
世间动荡,国家议论难伸,百年来只能仰仗你的威望。
南轩的教诲如今如何传承?听说你的孙子们也很出色。

注释

抠衣:拜访时的谦恭礼节。
紫岩:可能指代某位尊贵或有学问的人。
什袭:多层包裹,形容极尽保护。
宝书函:珍贵的书籍。
荆棘:比喻困难和阻碍。
初日:新生的太阳,象征希望。
烟岚:雾气,这里可能指困境。
老谗:年长而爱搬弄是非的人。
伸国论:表达国家的主张和讨论。
台衔:官职或威望的称号。
衣钵:师徒相传的学问或技艺。
诸孙:孙子辈的多人。
不凡:非凡出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度正所作,表达了他对家族历史的感慨以及对后世子孙未能尽孝的忧虑。首句“不及抠衣拜紫岩”,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未能亲自前往祖先墓地拜祭的遗憾,"紫岩"可能指代景陵。接着,“什袭宝书函”暗示了家族珍藏的书籍,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扫除荆棘扶初日,投畀烟岚困老馋”描述了诗人想要清理墓地,恢复其原有的庄重,同时暗指自己年事已高,难以抵挡外界的诋毁。“四海时无伸国论,百年人自仰台衔”表达了对国家大义的忧虑,以及对自己声望的认可。

最后两句“南轩衣钵今何似,见说诸孙也不凡”寄寓了对子孙才学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家族的优良传统,不辜负先人的期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家族历史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盼。

收录诗词(153)

度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临邛计次魏自言六世祖破荒先生晚居景陵因葬焉后世子孙岁时不能拜扫日负樵牧不禁之忧慨然欲往携其所藏遗书一卷求书纸尾且云是行并之武昌省运使表兄迤逦观光上国用正岩字韵赋诗一章以言志正亦用岩字韵为赋三章以勉之云(其二)

涵养工夫自野岩,淹该万卷一空函。

何须识者方能识,自是谗人不敢谗。

骐骥栖栖垂皂枥,驽骀扰扰被金衔。

不妨希价咸阳市,未必人人眼目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临邛计次魏自言六世祖破荒先生晚居景陵因葬焉后世子孙岁时不能拜扫日负樵牧不禁之忧慨然欲往携其所藏遗书一卷求书纸尾且云是行并之武昌省运使表兄迤逦观光上国用正岩字韵赋诗一章以言志正亦用岩字韵为赋三章以勉之云(其一)

如何袖手伏山岩,顷刻犹能草百函。

胸次宏规标众正,笔端劲气磔群谗。

行看云汉翻鸿羽,更喜秋风送马衔。

南国诸公共推毂,从今不复厌卑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南平教授勾子甲见访于益昌自言正在华阳时渠方待试石室屡过县斋勾重庆人将至苍溪又访舟中且以佳篇为赠次韵谢之二首(其二)

汉威西被浃燉煌,已觉边尘不复扬。

一别可堪论世事,异乡聊共举空觞。

只愁山月嫌清淡,不怕江梅笑醉狂。

惯涉风波神不动,流行坎止未须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南平教授勾子甲见访于益昌自言正在华阳时渠方待试石室屡过县斋勾重庆人将至苍溪又访舟中且以佳篇为赠次韵谢之二首(其一)

顷年应聘漫谈经,喜向寒窗访聚萤。

抚字昨惭书下下,佩衿今羡领青青。

傥来富贵皆尘土,无尽诗书自日星。

珍重圣贤垂轨范,不尤臧氏不尤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