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身不入莲社,意非同漆园。
閒来阅风物,归去老山村。
气味故相许,渊源须细论。
灯前秋夜永,未可付忘言。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开篇“身不入莲社,意非同漆园”表明诗人并不追求名利,也不愿与世俗之人为伍,而是保持着一颗清净的心灵。"閒来阅风物,归去老山村"则展示了诗人对于红尘滚滚的世事已经看淡,选择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的“气味故相许,渊源须细论”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过去某些记忆或情感的珍视和思考。这里的“气味”指的是生活中的点滴、人际间的情谊,而“渊源”则是深远的根源或者由来,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要仔细地去品味和分析这些。
最后,“灯前秋夜永,未可付忘言”则是在描绘一个安静的书房之夜,秋夜漫长而宁静。"灯前"指的是读书或思考时的氛围,而“秋夜永”则是时间的流逝和夜的深沉。"未可付忘言"可能是诗人对于某些话语或者承诺不愿轻易忘记,表达了一种坚守和忠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
不详
平生画饼复炊沙,空有饥肠不受嗟。
多谢殷勤饷时节,顿忘憔悴客京华。
卖书未卜来同往,厚意何时报有加。
为说痴人不堪饱,更思春酌对檐花。
竟作西江去,其如客思何。
无情秋色老,不尽楚山多。
且赋南蛮句,休怀下里歌。
平生一柱观,明日得经过。
老与春无分,慵于世转疏。
不陪年少饮,久绝故人书。
笔研蛛丝底,家山蝶梦馀。
海棠花正发,风雨定何如。
春风吹尽一川冰,野色山光弄晚晴。
节物荣枯能几许,人生寒暑正堪惊。
百围松桧秋毫壮,千丈罗纨尺寸成。
饱食安眠欲何用,徬徨终夜月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