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其二)

循槛琅玕粉沾衣。一片子规啼。

蓬壶梦短,蜀衾香远,愁损腰肢。

石城堂上双双燕,应傍莫愁飞。

春江艇子,雪中梅下,知与谁期。

形式: 词牌: 眼儿媚

翻译

沿着栏杆走,琅玕般的粉花沾湿了衣裳,只听见一声杜鹃啼叫。
在仙境般的梦中醒来,蜀地的被褥还留有余香,却让人心情愁苦,腰肢也似乎因此而受损。
石城楼上的燕子成双成对,它们应该陪伴着莫愁飞翔。
春天江面上的小船,在飘落的雪花和梅花下,不知与谁相约而至。

注释

循槛:沿着栏杆。
琅玕:像美玉一样的植物。
粉沾衣:花瓣上的粉沾到衣服上。
蓬壶:传说中的仙人居所,这里指梦境。
蜀衾:蜀地的被子,代指远方或美好的事物。
愁损:因愁苦而损伤。
石城堂上:石城楼上的。
双双燕:成对的燕子。
莫愁:古代美女名字,此处可能象征忧愁。
春江艇子:春天江面上的小船。
雪中梅下:在飘雪的梅花树下。
知与谁期:不知道与谁相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江景中人静思远的画面。开篇“循槛琅玕粉沾衣”,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花瓣轻拂衣衫的情景,既有物象的美感,也流露出诗人的柔情。紧接着,“一片子规啼”则是描写燕子的婉啼,如同在这宁静环境中添上一抹生动。

“蓬壶梦短,蜀衾香远,愁损腰肢。”这里“蓬壶梦短”暗示了夜之短暂和梦境的不稳定,而“蜀衾香远”则是指远方来的细腻情意,两者交织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最后,“愁损腰肢”表达了这种情感长久积累下来的身心疲惫。

“石城堂上双双燕,应傍莫愁飞。”这一句通过描绘燕子在石城堂上的欢快舞蹈,诗人似乎是在提醒自己,即便是忧伤,也不应该影响到这些无忧的生命,故而“莫愁飞”。

最后,“春江艇子,雪中梅下,知与谁期。”这里“春江艇子”让人想象到了波光粼粼的江面和轻盈的小船,而“雪中梅下”则是一幅极具诗意的画面。梅花在雪地独自绽放,是对孤傲、清高之美的赞颂。而“知与谁期”则是在问,如此这般的情感,又该与何人共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和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

收录诗词(134)

吕渭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吕滨老。宣和、靖康年间在朝做过小官,有诗名。南渡后情况不详。赵师岌序其词云:“宣和末,有吕圣求者,以诗名,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意。”“圣求居嘉兴,名滨老,尝位周行,归老于家。”今存《圣求词》一卷

  • 字:圣求
  • 籍贯:嘉兴(今属浙江)

相关古诗词

谒金门.甲子年同寅伯题于壁

人已老。春亦不留些少。花尽叶长蚕又抱。

子规啼未了。往事不论多少。且向尊前一笑。

白发满头愁已到。路长波渺渺。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握金钗(其二)

向晚小妆匀,明窗倦裁剪。见花清泪遮眼。

开尽繁桃又春晚。心下事,比年时,都较懒。

胡蝶入帘飞,郎声似莺啭。见来无计拘管。

心似芭蕉乍舒展。归去也,夕阳斜,红满院。

形式: 词牌: 握金钗

握金钗(其一)

风日困花枝,晴蜂自相趁。晚来红浅香尽。

整顿腰肢晕残粉。弦上语,梦中人,天外信。

青杏已成双,新尊荐樱笋。为谁一和销损。

数著佳期又不稳。春去也,怎当他,清昼永。

形式: 词牌: 握金钗

满江红(其二)

笑语移时,风影乱、半帘寒日。鲜明是、晚来妆饰。

共说西园携手处,小桥深竹连苔色。

到如今、梧叶染清霜,封行迹。春未透,梅先拆。

人纵健,时难得。想明年虚过,上元寒食。

数著佳期愁入眼,雨珠零乱梨花湿。

任翠鬟、欹侧背斜阳,鸣瑶瑟。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