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其二)

笑语移时,风影乱、半帘寒日。鲜明是、晚来妆饰。

共说西园携手处,小桥深竹连苔色。

到如今、梧叶染清霜,封行迹。春未透,梅先拆。

人纵健,时难得。想明年虚过,上元寒食。

数著佳期愁入眼,雨珠零乱梨花湿。

任翠鬟、欹侧背斜阳,鸣瑶瑟。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翻译

欢声笑语持续不断,微风吹过,光影摇曳,半挂着的窗帘透出寒意。傍晚的妆容特别明亮。
人们共同回忆起在西园携手漫步的地方,小桥边竹林深深,青苔蔓延。
如今,梧桐叶已染上清霜,掩盖了往日的足迹。春天尚未完全到来,梅花却已早早绽放。
即使身体强健,美好的时光也难以留住。想到明年可能又要虚度,上元节和寒食节都将是冷清的。
数着那些美好的日子,心中愁绪涌上,如同雨珠打湿了梨花,零落无序。
任凭她那头青丝歪斜,背对着夕阳,弹奏着瑶瑟,独自伤感。

注释

笑语:欢声笑语。
风影乱:微风吹过,光影摇曳。
晚来妆饰:傍晚的妆容。
西园:园林名。
携手处:牵手漫步的地方。
小桥深竹:小桥边的幽深竹林。
梧叶染清霜:梧桐叶上结霜。
虚过:虚度光阴。
上元寒食:元宵节和寒食节。
佳期:美好的日期。
雨珠零乱:雨点打落的样子。
翠鬟:女子的青丝。
瑶瑟:美玉装饰的瑟,古代乐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吕渭老的《满江红·其二》。从艺术风格来看,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笑语移时,风影乱、半帘寒日。鲜明是、晚来妆饰。" 这几句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画面,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悲凉。笑语与风影交织,时间在无形中流逝,而半帘的寒日和鲜明的妆饰都只是晚来的装饰,似乎是在掩盖着什么。

"共说西园携手处,小桥深竹连苔色。到如今、梧叶染清霜,封行迹。" 这里的西园携手,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而小桥深竹和连苔的色彩,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至于“梧叶染清霜,封行迹”,则是在表达一种对过去美好的封存和保留。

"春未透,梅先拆。人纵健,时难得。想明年虚过,上元寒食。数著佳期愁入眼,雨珠零乱梨花湿。任翠鬟、欹侧背斜阳,鸣瑶瑟。" 这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春天未到梅花却已凋谢的感慨,以及对于健康和时光难得的珍惜之情。明年的虚过和上元寒食,是时间流逝的象征。而“数著佳期愁入眼”则是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即将到来的雨中梨花的忧愁。最后,"任翠鬟、欹侧背斜阳,鸣瑶瑟" 则是在描绘一个优雅的女子形象,以及她在风中轻柔的声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长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

收录诗词(134)

吕渭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吕滨老。宣和、靖康年间在朝做过小官,有诗名。南渡后情况不详。赵师岌序其词云:“宣和末,有吕圣求者,以诗名,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意。”“圣求居嘉兴,名滨老,尝位周行,归老于家。”今存《圣求词》一卷

  • 字:圣求
  • 籍贯:嘉兴(今属浙江)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其三)

燕拂危樯,斜日外、数峰凝碧。

正暗潮生渚,暮风飘席。

初过南村沽酒市,连空十顷菱花白。

想故人、轻箑障游丝,闻遥笛。鱼与雁,通消息。

心与梦,空牵役。到如今相见,怎生休得。

斜抱琵琶传密意,一襟新月横空碧。

问甚时、同作醉中仙,烟霞客。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一)

晚浴新凉,风蒲乱、松梢见月。庭阴尽、暮蝉啼歇。

萤绕井阑帘入燕,荷香兰气供摇箑。

赖晚来、一雨洗游尘,无些热。心下事,峰重叠。

人甚处,星明灭。想行云应在,凤凰城阙。

曾约佳期同菊蕊,当时共指灯花说。

据眼前、何日是西风,凉吹叶。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四)次杨子耕韵

山绕吴城,修竹外、满林围碧。

任孤樯百丈,远牵江色。

政简民闲无一事,同游仍是鸳鸾客。

到晚年、遗爱续新题,都堪说。修门赋,今谁续。

痛饮士,天应惜。正彩霞垂帔,暮风飘瑟。

笑疾禅痴今在否,风灯石火同飘忽。

去醉乡、深处著身心,休铭栉。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路花/促拍满路花.同柳仲修在赵屯

西风秋日短,小雨菊花寒。断云低古木,暗江天。

星娥尺五,佳约误当年。小语凭肩处,犹记西园。

画桥斜月阑干。鸟啼花落,春信遣谁传。

尚容清夜梦、小留连。青楼何处,宝镜注婵娟。

应念红笺事,微晕春山。背窗愁枕孤眠。

形式: 词牌: 促拍满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