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李宪噩所作,名为《喜王生见过,赠以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状态的感慨与自我反思,以及对年轻朋友王生来访的喜悦之情。
开篇“人生中寿今过半,髭发未改筋骨变”,诗人感叹自己虽已步入中年,但外貌未变,而身体机能却在悄然改变,流露出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接着“况兼积郁病肝胆,逆气上卫下涌疝”,诗人描述了自己因长期积累的忧愁与疾病困扰,导致身体不适,进一步加深了对生命脆弱性的认识。
“以此伤和肠胃弱,人间珍腴无所羡”则表达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淡漠,认为健康与内心的平和远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
“纵博狎妓皆不好,更薄裘马屏诸玩”表明诗人对世俗享乐的不屑,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追求。
“惟有文字心所耽,少小习之老不倦”强调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从少年到老年,这份热情未曾减退。
“学成欲求当路知,奔走荒山困锁院”反映了诗人渴望得到社会认可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但现实中的挫折与困境让他感到疲惫与失望。
“可怜偏僻不入时,以水泼石冰投炭”比喻自己身处偏远之地,不受时人重视,处境艰难。
“尔来二十有一载,名场大小三十战”回顾了诗人过去二十一年的奋斗历程,经历了多次尝试与失败。
“如今精气渐消歇,委运浮沈绝忻叹”表达了诗人面对岁月的侵蚀,内心逐渐平静,不再对命运的起伏产生过多感慨。
“授书村舍非谋贫,聊借生徒近笔砚”说明诗人选择在乡村教授学生,以此谋生,同时也满足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时过神敝学不入,了无新得成懒漫”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热情有所减退,难以获得新的知识与灵感。
“王生年少何为者,棱棱气骨跨霄汉”赞美年轻朋友王生的才华与志向,形容他如凌云壮志,高远非凡。
“励节定教追古贤,为文誓使矫时彦”表达了王生决心追随古代贤人的脚步,通过文章来纠正时弊,展现其理想与抱负。
“不忘访我来荒坞,月明置酒临松涧”描绘了王生来访的情景,月光下的聚会充满了诗意与温馨。
“今古究论无次第,诗书狼籍堆满案”体现了两人深入探讨古今问题,书籍散乱一地,充满学术氛围。
“言言当心语语合,不觉意气增百万”形容交谈中思想契合,情感激荡,仿佛增加了无数力量。
“烛尽壶空未肯眠,坐听鸡鸣遂达旦”展现了两人彻夜长谈的情景,直到天亮。
“燕山勒石知不逢,南亩躬耕仍未惯”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实现建功立业的遗憾,以及对农耕生活的不熟悉。
“我今不死何所贪,独此勃勃犹可恋”最后诗人表示即使生命有限,也愿意珍惜与王生相聚的时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有对年轻一代的期许,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思考与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