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相今年老,三孤只旧班。
鼎彝都刻了,杖屦不胜闲。
青遍人间眼,朱生镜里颜。
君王记弧节,应赐寿香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炎正的《寿周益公(其一)》。从艺术风格和语言运用来看,诗人采用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通过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境遇的描绘,表达了对朋友周益公寿辰的祝福之情。
"一相今年老,三孤只旧班。鼎彝都刻了,杖屦不胜闲。" 这几句诗描绘了一位年迈官员的生活状态,其中“一相”指的是高级官职,“三孤”则是对官员退休后生活状态的一种比喻。鼎彝为古代祭祀用具,刻画代表岁月的痕迹,而杖屦则象征着老人依靠拐杖来行走,表明了诗中人物年事已高,精力不济。
"青遍人间眼,朱生镜里颜。"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青”和“朱”在这里象征着岁月的印记,而“人间眼”和“镜里颜”则暗示了人们对于时光流逝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对比来突出时间的无情。
"君王记弧节,应赐寿香山。" 最后两句诗是对周益公的祝福,“君王记弧节”中的“弧节”指的是天子颁布的圣旨或玉器,而“寿香山”则是一种传说中能够延年益寿的地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君王能记住周益公的功绩,并赐予他长寿之福。
整首诗语言古朴,意境深远,通过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历程的描写,寄寓着诗人对于朋友寿辰的美好祝愿。
不详
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小住人间世,犹须五百年。
平园日成趣,相国地行仙。
玉律吹秋至,冰轮向夜圆。
不妨斟寿酒,和月入金船。
今夕知何夕,祥光发帝庭。
五云扶圣日,一点见台星。
廊庙须材久,丝纶洗耳听。
愿从来岁始,天上酌脩龄。
万象供吟景不悭,文穷催入鬓毛斑。
谭犀岂止退三舍,识豹仅能窥一虨。
水落旧痕溪石出,风收新雨岭云闲。
湖山千里无逃景,都入骚人卷轴间。
检点交房有宿储,楮先生辈亦中书。
小王辞客元无用,大阮才高正要渠。
挥洒雅宜供五凤,缄题更可寄双鱼。
春来触物皆诗料,从此赓酬莫见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