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年年山□□来频,莫强孤危竞要津。
吉卦偶成开病眼,暖檐还葺寄羸身。
求仙自躁非无药,报国当材别有人。
鬓发堪伤白已遍,镜中更待白眉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司空图的《南至日》,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自我安慰。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年华老去以及国家兴亡的关切。
"年年山□□来频",这里“□”处应为“春”或“夏”,意味着季节的更迭与时间的流逝。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往复现象的观察,感慨万千,反映出他对于生命无常和时代变迁的深刻体会。
"莫强孤危竞要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处境的担忧,他可能感到自己在政治或社会上面的孤立无援,如同行走在险峻之路,急需找到一条安全可靠的渡口。
"吉卦偶成开病眼"中的“吉卦”指的是《易经》中的一种六爻卦象,代表着变革与新生的希望。诗人通过这种文化符号传达了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信念,同时也反映出了他对现实困境的不满。
"暖檐还葺寄羸身"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安全的居所,诗人希望在这个世界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安宁之地。这里的“暖檐”和“寄羸身”都传递出一种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求仙自躁非无药"表达了对于长生不老、追求超脱尘世烦恼的一种渴望,但同时也意识到这并不是没有方法或手段可循,暗示诗人对于道家养生之术或者其他修身养性方式的信仰和探索。
"报国当材别有人"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个人的使命感。这里的“报国”指的是为国家尽忠,为民族的兴旺发声,表明了诗人对公共事务的责任心与担当意识。
最后两句"鬓发堪伤白已遍,镜中更待白眉新"则是对于个人老化过程的一种无奈感慨。诗人通过头发和眉毛的白发来反映出时间对人的侵蚀,以及自己对于时光流逝的接受与顺应。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如个人在政治环境中的困顿、国家的兴衰等。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个人命运,对于时代命题有深刻洞察力的诗意。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宦游萧索为无能,移住中条最上层。
得剑乍如添健仆,亡书久似失良朋。
燕昭不是空怜马,支遁何妨亦爱鹰。
自此致身绳检外,肯教世路日兢兢。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
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登临且喜同。
四望交亲兵乱后,一川风物笛声中。
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
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
红叶黄花秋景宽,醉吟朝夕在樊川。
却嫌今日登山俗,且共高僧对榻眠。
别画长怀吴寺壁,宜茶偏赏霅溪泉。
归来童稚争相笑,何事无人与酒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