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笳声万里动燕山,草白天清塞马闲。
触处不如别处乐,可怜秋月照江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夜的寂静图景,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边地生活的独特情感。诗中的“笳声万里动燕山”、“草白天清塞马闲”,营造出一片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其中“笳声”指的是军中用来号令或警戒的乐器声音,传递到远方的燕山之下,显得异常遥远和凄清。接下来,“草白天清塞马闲”,则是对边塞自然景观的描绘,白色的野草在晴朗的天气中轻轻摇曳,而守卫的战马也处于一种悠闲的状态。
第三句“触处不如别处乐”,表达了一种淡淡的乡愁。诗人可能是从一个地方来到另一个地方,通过这个简单而深刻的对比,传递了诗人的情感——无论身在何处,都无法找到心中所向往的那份欢乐。
最后一句“可怜秋月照江关”,则是对景色的进一步描写。秋夜的明月洒落在边塞的小镇之上,特别是“江关”这一特定的地点,使得诗人感受到一种哀愁。这里的“可怜”并非是悲哀,而是一种对于美好景致的赞赏和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边塞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以及对故土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唐代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不详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将士请衣忘却贫,绿窗红烛酒楼新。
家家尽踏还乡曲,明月街中不绝人。
一乌堕水百乌啼,相吊相号绕故堤。
眼见行人车辗过,不妨同伴各东西。
女巫遮客买神盘,争取琵琶庙里弹。
闻有马蹄生拍树,路人来去向南看。
自移西岳门长锁,一个行人一遍开。
上庙参天今见在,夜头风起觉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