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侍郎归镇(其七)

笳声万里动燕山,草白天清塞马闲。

触处不如别处乐,可怜秋月照江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翻译

悠扬的胡笳声回荡在辽阔的燕山之地,绿草蓝天之下边塞的马儿悠闲自在。
到处寻觅都不如那里的欢乐,可叹秋月的光辉照耀着江边的关隘。

注释

笳声:胡笳的声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声音悲凉。
万里:形容范围极广,此处指胡笳声传得很远。
燕山:位于中国北部的一座山脉,常代指北方边疆地区。
草白:草地呈现出白色,可能是因为秋季草枯或光线照射的原因。
天清:天空清澈明朗。
塞马:边塞地区的马,通常指军马。
触处:到处,处处。
别处:其他地方,指与现在所处地不同的地方。
乐:快乐,这里指更令人愉快的环境或情境。
可怜:可叹,值得同情或惋惜。
秋月:秋天的月亮,常带有凄清、思念的意象。
江关:江边的关隘,泛指边疆要塞地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夜的寂静图景,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边地生活的独特情感。诗中的“笳声万里动燕山”、“草白天清塞马闲”,营造出一片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其中“笳声”指的是军中用来号令或警戒的乐器声音,传递到远方的燕山之下,显得异常遥远和凄清。接下来,“草白天清塞马闲”,则是对边塞自然景观的描绘,白色的野草在晴朗的天气中轻轻摇曳,而守卫的战马也处于一种悠闲的状态。

第三句“触处不如别处乐”,表达了一种淡淡的乡愁。诗人可能是从一个地方来到另一个地方,通过这个简单而深刻的对比,传递了诗人的情感——无论身在何处,都无法找到心中所向往的那份欢乐。

最后一句“可怜秋月照江关”,则是对景色的进一步描写。秋夜的明月洒落在边塞的小镇之上,特别是“江关”这一特定的地点,使得诗人感受到一种哀愁。这里的“可怜”并非是悲哀,而是一种对于美好景致的赞赏和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边塞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以及对故土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唐代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田侍郎归镇(其八)

将士请衣忘却贫,绿窗红烛酒楼新。

家家尽踏还乡曲,明月街中不绝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伤堕水乌

一乌堕水百乌啼,相吊相号绕故堤。

眼见行人车辗过,不妨同伴各东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华岳庙二首(其一)

女巫遮客买神盘,争取琵琶庙里弹。

闻有马蹄生拍树,路人来去向南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华岳庙二首(其二)

自移西岳门长锁,一个行人一遍开。

上庙参天今见在,夜头风起觉神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